9月15日,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自治区)在同一天发布了高考新政,标志着我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实际上,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高考”的改革大幕就已经正式拉开。

从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到2018年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市加入“新高考”改革,全国先后已有三批改革试点落地。

而随着黑龙江、甘肃等7个省(自治区)加入,目前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落地了高考新政,可以说,一个全国性的新高考时代即将来临!

七省官宣:取消文理分科!

9月15日,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个省(自治区)正式发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总体上看,7个省(自治区)的新政均取消了高考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

所谓“3+1+2”模式,“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两门。

“3+1+2”模式将取代文理分科,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一般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相比此前的“3+3”模式,“3+1+2”模式汲取了实践过程中出现“物理遇冷”问题的经验,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既保证了学生追求全面多元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顾及到了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然而,没有任何模式是一帆风顺、绝对完美的。尽管“3+1+2”模式中突出了物理和历史的重要性,变相增加了“区分文理”的属性,但为了分数最大化而功利性选科,避开难度较大的科目,实事求是拿到自己能拿的分数,仍是许多家长和考生的普遍心理。

通常来说,理科科目是高中考试中“筛选性”较强的科目,即便是学霸级考生,发挥失常也可能导致分数一落千丈,而文科科目相对得分率更稳定一些。据南方周末报道,此前“3+3”模式中就出现了“物理遇冷”的现象,很多考生直接放弃了物理等较难科目,不少高校老师也反映新生的物理水平普遍下降,课程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但从当前高校专业设置来看,普通高校本科的92个专业大类中,有7成需要学生具备物理基础,有六成涉及化学。随着全国范围内高考取消文理分科,高校的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正面临全新的挑战。

可以说,“新高考”改革不仅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一场考试改革,更牵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倒逼大学在招生录取、专业设计、学生培养方面脱胎换骨、勇于创新。

各地高校,如何应对?

先知先觉者领跑,后知后觉者跟随,不知不觉者淘汰。

相比“双一流”这股时代洪流,不少高校对“新高考”这股潜在暗流也早就未雨绸缪,做到了引领潮流,超前发展。

例如在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教发达地区先后纳入高考改革试点后,不少当地高水平大学纷纷在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力争在学生兴趣和专业要求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书院制、学部制、大类招生、学位创新等人才培养方式纷纷落地,正经受学生和社会的检验。(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新趋势,感兴趣可阅读软科往期好文《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变了》)

对于今年加入“新高考”改革的7个省(自治区),面对三年后的“新高考”洪流,当地高校是否也做好了准备?以这些地区的头部高校为例,一起来看看它们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哪些改变。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础学部夯基础,本科学院驱创新

作为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顶级学府,哈工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早在2003年,哈工大就成立了基础学部,将全校本科新生集中统一培养,接受通识教育、项目学习和适应大学成长环境,一年以后再到专业所在院系继续学习。

可以说,基础学部在帮助大一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年,为适应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哈工大将原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基础学部、实验学院进行整合,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可以说,近年来火遍高教圈的“本科生院概念”,哈工大早在近10年前就已先知先觉的落地了。

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哈工大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开拓创新、持续发力,“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成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尤其是在网课兴起后,哈工大共有23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居全国第三。

吉林大学:

九大学部宽专业,大类培养选通才

吉林大学是吉林省内的领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地尝试探索。自北京大学实施“学部制”后,多所“双一流”高校相继跟进,吉大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吉林大学共有9大学部,包括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地球科学学部、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部和新兴交叉学科学部。

9大学部覆盖了47个学院,将学生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厚基础、宽专业,形成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国内高校在学部制上的探索,既是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面对新高考改革的一种提前准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英才培养,因材施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安徽省内著名“双一流”高校,建校五十多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坚守“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定位。

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探索新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尝试改变过去高校“流水线式”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对各院系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