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特别尴尬的事:

  朋友在酒店为宝宝办满月酒,在满堂宾客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叫小咪的6岁小朋友,当时作为满月酒的“小主角”正在妈妈的怀里享受众人的“可爱”、“真美”等夸赞,而一声稚嫩的“咦,好丑,跟个猴子一样,我妈前几天还说阿姨家的宝宝长的特别木讷”引起大伙嘎然而止。

  

  虽然朋友尴尬地笑了笑说“没事,童言无忌”,但心中还是因此比较介怀,毕竟作为母亲有谁会欣然接受别人对自家孩子的“伤人式”贬低呢?哪怕只是一个6岁的小朋友,而饭桌席间当小咪妈妈指责孩子“你是不是缺心眼呀”的时候,一位中年女性说出了真理,她语重心长地说“童言无忌的缺心眼孩子背后还不是有个“管不住嘴”的家长”。

  是呀!孩子就更像是家长的教育特写

  如果这份特写传达的内容不够优秀,那也一定是教育的过程或方式出了问题,每一个孩子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是带着空白的记忆去看待一切,他们成长当中的每一个瞬间改变也基本是源自于生活中的“学习”二字,而孩子们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

  

  女儿上中班的时候因为穿衣服每天都特别淘气,某一天还放学回家告诉我“妈妈,我不要穿这件衣服”

  我问她“为什么”

  女儿有些不悦地说“我有个同学说我的衣服又丑又便宜,她的衣服比我的贵一百倍,我要买更贵的衣服穿”

  那一刻有些愣住了,心里有些难以置信地问女儿“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那个时候女儿倒是直言不讳道“我同学就是那样的,她说她的东西都好贵好贵”。

  

  镇定之后,我再度告诉女儿“这个世界上最贵的衣服就是自信,你今天所穿的再贵衣服、明天别人也都可能模仿穿在身上,可是自信下的美丽别人是模仿不来的,你看你笑起来多迷人呀,比起你身上漂亮的衣裙,妈妈更爱你笑起来的模样”。

  从那以后,女儿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服装挑三拣四,几乎每天都开开心心带着自己的微笑去学堂学习。

  孩子经常“出口伤人”?那是因为家长的自我德育修养不够好

  就在今天,和小慧逛街的时候遇到了老同学带着宝宝购买日用品,多年不见自然是少不了聚餐的热闹操作,在餐馆声音吵闹的时候小慧凑到我的耳边说了句:“你看小露(老同学小名)的孩子怎么长得怪怪的,不像她爸、也不像***”。

  

  对于这样的悄悄话,说实话当时内心是很不悦的,一方面觉得同学当前说悄悄话有些不礼貌,另一方面也不喜欢背后悄悄议论他人的言语,而关于小慧的悄悄话事后我告诉她“这是因为你的眼里、心里都被你家宝贝填满了,所以眼里其他孩子自然是比较逊色的普通了,或许我们的孩子在别人眼中也是“怪怪的”颜值谈论呢?”。

  

  小慧性格大大咧咧喜欢谈谈八卦,但也无形当中给她的儿子传递一种“踩着别人显露自己”的自我良好感自负,记得小朋友刚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回来都有分享不完的事情:

  “我同桌今天抄我作业了”

  “某某同学今天不听话,老师打手心了,我没挨打”

  “早餐吃饭的时候我前排同学吃不完饭就给倒了”

  “我觉得xx同学家里可能没钱,他穿的衣服好脏呀,还有一个破洞”

  …

  

  类似谈论其他同学的话还有很多,当朋友和我分享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很严肃地告诉她“贬低他人、说别人坏话可不是好事,哪怕我们的孩子很优秀,也请不要踩着别人去展现个人的美好,我们可以表扬自己、但一定不要去随意贬低他人,这是个人德育的修养问题”。

  “个人德育”是什么?

  “个人德育”就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德育就是树的根茎,没有树根提供的源源不断营养,哪怕你施肥再多、浇水再恒温也无济于事,坏了根的树也无法成长至参天大树,更无法在众多树木里成为创造价值的戛戛独造。

  

  个人德育还是个人修养、与情商的体现,包括小朋友们的成长也是如此,任何时候包括童言无忌的现在,讲话虽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华、但一定要有个人德育,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出口伤人、那么长大后就很难改掉幼时的习惯,情绪稍有波动“出口伤人”的话也会出口即来。

  都说“好话暖人心”,有的时候我也不得不承认“会说话”的人往往会被善待,这不仅仅是语言下的感染能力、也是说话间的德育影响,而喜欢说“伤人话”的孩子也很容易因为习惯的积累养成一些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