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平台商家可以套京东白条的可谓是下了大功夫的
如果时间可以回到20年前,相信大家都会作出一致的决定:买房,哪怕是贷款或借钱买房都能有赚头,在那个房价普涨的年代,房子是最为稳妥的投资品,2000年时,全国房价平均约2000元/平方米,20年后的今年,全国均价已然破万元关卡。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两次给员工写的内部信中可以明显体现出马云对楼市发展的判断,其中在2014年马云给员工写的一篇名为《未来年轻人,要学会租房》的内部信中提到,如果时间能回到1992年,会义无反顾地鼓励人们买房建议,能买多大就买多大,尽可能地买更多的房子,但是在2014年时期,买房的观念就应该反转一下了,能不买房尽量不要买房,租房都比买房划算,原因很简单,即使能够通过家庭或朋友帮助凑齐首付,月供的支出仍是年轻人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从2014年开始,依旧有不少人热衷于买房或炒房,更有企业、团伙把房子作为热门投资品,然而,从今年起,房子对投资者关上了“大门”,多买房还或将成为“负担”。
资金进入房地产越来越难了 房地产有个经典观点: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事实上,这三个因素都在间接地影响到资金流入房地产: 人口方面,根据官方公布的部分城市新生儿/生育登记情况数据显示,河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浙江省、安徽省8个省会1—6月份总新生儿约50万人,比2020年同期下滑17.51%,新生儿足足减少10万人左右,当然这与疫情有一定关联,不少家庭推迟生育时间,但是疫情对生育影响真的这么大吗?这值得深思,上海人口学副会长吴瑞君曾表示,影响生育率的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孕龄妇女的数量,90后目前是孕龄妇女主力军,然而90后本身就是处于出生的低谷期,大部分城镇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二是婚姻观念发生转变,2010年结婚人数为1200万人,而2020年则只有840万人,不愿意结婚或晚婚直接影响到孩子生育;三是生育意愿下降,即使结完婚,不少家庭也不愿意立马生育孩子,房子、车子、生活、教育等开销压力成为婚姻中的重重大山。
土地方面,财政收入对土地依赖性较高,2021年前7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407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回落4.4%),分别占全国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国税收的30.06%、56.7%、34.76%,说明卖土地的收入仍然在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有所降低,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的收入超过50%,说明城市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较高,虽然在在全国税收和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比只有30%左右,但是土地收入对税收的贡献值仍然很大。 金融方面,受到疫情影响,为了快速回恢复经济,各国均先后出台低利率政策和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同时还伴随着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在全球房地产指南网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房地产出现房价强劲增长的局面,比如北美房地产房价指数一季度上涨10.28%,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公布住房价格指数季度上涨10.54%,26个欧洲国家中,有23个国家房价出现超过10%的增长幅度,在这个房地产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多数国家监管部门正面临的维持经济增速与避免金融风险的两难局面。
结合人口、土地、金融三个因素来看,之所以能间接影响到资金流入到房地产中无非就在于:首先人口出生率降低,整体而言买房的人群会逐渐减少,无论是全款买房还是贷款买房,进入到房地产的资金都会整体下滑一个幅度;其次是地方财政收入对土地的依赖过度,离开土地收入,城市发展速度会急速下滑,但是正因为土地收入占比较大,导致地方财政需要不断出让土地才能维持现状,即使是新债补旧债也要去面对,随着土地流入市场越来越多,房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买土地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接下来土地收入不排除会下滑;最后是金融对房地产开始变得不太“友好”了,这与国家出台调控政策息息相关,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就是为了避免楼市泡沫扩张,银行不支持炒房,老百姓又有多少钱来主动投资房产呢?
房子对投资者关上“大门” 从今年的调控力度可以看出,楼市对投资者的“驱赶”可谓是下了大功夫的,并且今年的调控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调控在给未来指明方向,目的只有一个: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提升房地产的居住属性! 如何降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呢?大方向是补齐投资炒房的漏洞和控制人们城市人口流入,比如假离婚买房、提高外地人购房门槛、二套房首付比例上调,前两个不必多说,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直接阻断炒房行为,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就比较有意思了,不是不让买二套房,就是提高单纯点提高了首付比例和利率,其实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还希望投资房产多投入点,不是有钱吗?那就趁经济低迷时多做点贡献促进一下经济增长;二是给资金不足的投资者提个醒,炒房是有门槛的,并且即使迈过这个门槛也不一定能增值获利,毕竟调控是国家说了算。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