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国日本商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1年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对在华日资企业造成的影响较为有限。日资企业总体上对在华业务依然寄予厚望。

将推进本土采购

根据日本振兴机构(JETRO)公布的《2020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实况调查(2020年8—9月实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日资企业相比,在华日资企业对营业利润作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2020年,在华日资企业获得盈利的比例为63.5%,在主要国家中仅次于韩国,远高于预测水平的48.9%。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供应和人员往来的中断等风险开始显现。根据《白皮书》,对于是否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而“计划调整生产基地”这一问题,92.8%的受调查日资企业均回答“无此计划”。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御子神大介表示,日资企业之所以不离开中国,主要存在三个原因。首先,企业要想找到新的交易对象并不容易。第二,若转移,今后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第三,原材料供应商更换还需要征得客户的同意。但御子神大介也说,目前已经看出了一些企业试图让自己的供应商变得更多元的苗头。

《白皮书》调查结果还显示,36.6%的在华日资企业今后1—2年内有计划扩大在华业务,“维持现状”的企业比例增加5个百分点,称会“缩小业务”的日资企业数量仅占6.7%。

《白皮书》称,从日资制造业企业在华建立供应链的一贯方针来看,提高本土采购比例是重要一项。从在华制造业日企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地的比例来看,2010年在中国境内采购比例约为58.3%,到2019年时已上升至69.5%。2020年,受疫情和贸易环境影响,日资企业在中国国内的本土采购比例略有下降,在日本的采购比例上升。

但《白皮书》认为,这种情况不会长期持续下去。调查显示,对于“未来1—3年是否有计划进一步扩大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本土采购规模”这一问题,有90.4%的在华日企持肯定态度。这一比例在整个亚太地区中最高,远超该地区的平均值74.8%。其中,89.1%的企业回答会扩大“从(中国)本土企业的采购”。《白皮书》称,因此,未来在华日资企业在管理和建立供应链时,将会继续推进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本土采购。

期待RCEP早日生效

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的数据,2012年底在华日资企业为2.3万家。根据日本外务省公布的《驻外日本人数调查统计2019年版》数据,在华日资企业“业务网点数”达3.3万家。《白皮书》称,日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及销售基地,为加强在华竞争力和扩大内需分配经营资源,同时积极发展业务,充分利用全球化供应链开展日常贸易。

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兼调查委员长高岛龙佑表示:“RCEP的签署不单意味着货物贸易会更加顺畅,同时也有关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市场准入规定。此外,RCEP虽然已经签署,但还没有生效。作为日资企业,我们殷切期待协定能够早日生效。同时,我们希望有关方面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企业更好地使用这一协议。”

高岛龙佑表示,RCEP中的“原产地规则”就对日常贸易的开展有所助力。“例如,日本企业向东南亚出口零部件,然后在当地进行组装后出口到中国,这是可以享受优惠的,这是所谓三方贸易。通过签署RCEP能够使原产地相关规定得到统一,有助于贸易便利化。”

根据《白皮书》,2020年日本进出口贸易中对华贸易占比23.9%,增幅同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对华出口占比22.1%,提高了3个百分点,对华进口占比25.8%,上升了2.3个百分比。另据官方数据,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次于东盟、欧盟、美国)。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2020年中日贸易总额3175.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426.6亿美元,进口额1748.7亿美元。

希望实现“疫苗护照”互认

《白皮书》指出,今年,外需的走势依然可能受到国外疫情的影响,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关税措施仍在继续,因此,预计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面对中美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御子神大介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中国相关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以提升中国营商环境的可预见性。

关于提高可预见性,白皮书指出,《外商投资法》将给在华开展业务的日资企业带来巨大影响,期待按照条文规定内容切实执法,使中国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同时,希望中方继续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开放外资准入限制领域,进一步采取国际标准。

在防控疫情方面,白皮书提出,希望尽快明确快捷通道的操作流程,尽快恢复与日本的直航航班,增加已重开航线的航班数量,及时开具用于办理签证的邀请函,改善集中隔离的环境,缩短集中隔离期,取消各城市自行制定的集中隔离结束后的追加隔离措施。

为了能与各国的出入境政策接轨,日本政府正准备于今年夏天发行能够证明新冠疫苗接种史的“疫苗护照”。高岛龙佑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够实现“疫苗护照”互认,以尽快恢复两国间的商务往来。

关注中国电力减排措施

对于中国去年提出的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高岛龙佑表示,日资企业正在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后续出台的环保政策。在他看来,要实现这一“双碳”目标挑战是巨大的,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包括在华外资企业。

“我们不仅会遵守中国陆续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希望利用自身优势,在合适的领域为中国的减排贡献力量,希望中日能够在环保领域开展更多合作。”高岛龙佑说。

对于即将于启动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高岛龙佑表示,可以预见这将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产生影响。但他说,在试运行阶段,各城市的对象行业及执行标准并未统一,也无法做出对相关项目影响的可预见性以及可能性判断。希望今后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相关行业共享信息,并与有关的国家政府机构做好充分的协调。

在日资企业看来,在电力领域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风电及太阳能发电的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一目标。“这意味着从2021年起,在未来的10年中,平均每年都要增加6,700万千瓦。”

《白皮书》认为,如果仅从所需增加的装机容量数值来看,考虑到以往的增容成绩,这一目标数字并非触不可及,但从技术上讲,必须要确保其与整个电力系统之间的平衡,即需要同时提高输电网的输电能力并增加备用电源,还要确保不会引发电力成本上升。因此,必须要考虑如何确保相关计划的一致性。

对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电价,中国已提出要从固定价格收购(FIT)扶持制度向竞价制过渡,并提出要取消相关补贴。日资企业正在密切关注这些措施今后将如何具体展开。

《白皮书》指出:“作为电力用户,除了由电网企业下调电价外,我们强烈希望继续通过放开配电及售电业务来扩大电力供应商和电价方案的选项,同时希望能够针对电力用户建立起激励机制,以促使其采取措施应对地球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