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套取现金最佳方法,才有生存下去的资格
于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中说:“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一个人能经常保持清醒,方能理清生活的千头万绪,才能看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人生在世,要活得通透明白,无非认清这三件事:认清自己,认清别人,认清现实。 认清自己,是一种修行 泰戈尔说:“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指责别人;最难做的事,就是认清自己。” 人生在世,要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著名文人钱钟书先生,一直过着遗世独立的宁静生活。 他不好拜客访友,也不喜欢别人来探访,常常以病谢绝。 当年《围城》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钱钟书先生带来了众多的读者和粉丝,有些粉丝还登门拜访,结果都被他逐一推脱了。 有次,钱钟书先生被邀请去参加国宴,他竟然直接就拒绝了经办人:“我很忙,我不去!”为此,很多人都说钱钟书自负孤傲,他听后也不解释不争辩。 他淡泊名利,一直潜心钻研文学。他明白无谓的社交,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没帮助,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如果交往的人,能为他的文学研究带来裨益,他会非常乐意并真诚地与之交谈。 有一位中学教师就曾给他写过信,指出他在《谈艺录》一处引证错误,他非常高兴,立刻回信给那位中学教师,并诚恳地向其道谢。 钱钟书先生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他不是狂妄自傲,他只是有着对自我和生活最清醒的认识。 他自己也曾说: “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能清楚自己的性情、禀赋和能力所在。 他们能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现实中保持清醒,不盲目跟风,不随便妥协。 他们更专注自我和内心的发展,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因而他们往往能活出更好的自我。 认清别人,是一种格局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挚友,他们从年轻时就开始惺惺相惜。 年少时,他们一起做生意,管仲家境清贫,每次都出资少,但赚钱后,却会多分一些。 有些人替鲍叔牙抱不平,在他面前说管仲的不是。 鲍叔牙不以为然地笑说:“管仲并不贪财,只是家中有生病的老母亲要照顾,所以急需钱财而已。” 有次,管仲做了单亏本的生意,大家都埋怨他,只有鲍叔牙大度地说:“人有走运背运的时候,管仲只是这次有点背而已。” 管仲听后,非常感动,慨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年后的他们,虽各为其主,但依然相知相交。 齐桓公当时想立鲍叔牙为丞相,但鲍叔牙却拒绝了。鲍叔牙深知以管仲的能力和性情,会比自己更适合,于是向齐桓公力荐了管仲。 管仲因为鲍叔牙的举荐,得到了齐桓公的赏识和受到重用。后来他果真不负众望,辅助齐桓公成了春秋首霸。 鲍叔牙清楚管仲的为人,不但欣赏他的才华,也包容他的缺点,更会体谅他的难处。鲍叔牙不是不计较得失,只是更重视跟管仲之间的情谊。 夏川山在小说《这就毕业了》说过一句话:“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没有那么复杂,无非就是两个字‘面子’。” 对于一些人和事,即便你了然于心,也没必要说出来。说出来,既伤了别人的面子,引起不必要的尴尬,也会破坏相互的感情。 知人,是一种智慧,知人不言,却是一种格局。 看清别人装糊涂,看透他人不说透,你在保护了对方尊严的同时,也是在维护彼此的关系。 认清现实,是一种能力 勒内·夏尔说过:“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要么梦见生活,要么落实生活。”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要立足在真实的生活上,稳步向前迈进,才能逐步实现的。 一直鼓吹“人间不值得”的李诞,年少时就喜爱文学。 大学时由于不喜欢这个虚伪的世界,于是他自暴自弃,天天喝酒玩乐。 有次他写的段子在网上传开了,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广告商。但当时的李诞清高自傲,根本不愿理睬他们。 大四那年,李诞准备到《南方人物周刊》实习。在火车站,他千辛万苦排队终于买到了火车票。 后来听同事说,原来火车票根本不用抢,记者跑春运都有这个便利,可以直接拿票。 那刻他顿悟,自己的清高原来毫无意义。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则,接受并遵循了,才有生存下去的资格。 于是他开始回归现实,努力去赚钱:应聘到广告公司写文案,为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的节目写段子。经过五年的磨炼,李诞越发活得真实接地气。 而《吐槽大会》的成功,更奠定了他在中国电视脱口秀的领军地位。 现在他依然热爱文学,也常常写一些文学作品聊以慰藉。 在《人间值得》一书里,90岁仍活跃在工作前线的作者中村恒子奶奶,就说过: “为了活着而工作,为了金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