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石漠地里产出“黄金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六盘水7月12日讯(记者 贾佳) 7月10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媒体一行穿过重峦叠嶂,来到青山脚下的野钟乡刺梨基地,探访水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之道。 六盘水市水城区立足海拔高差大、石漠化严重的实际,紧紧抓住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机遇,以科技为支持,向山要地、向荒要地,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性强、生态效益好、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SOD)、市场前景可观的刺梨产业作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水城区25个乡(镇、街道)96个村(居)布局刺梨产业40万亩,成为全省种植规模第二大县区,目前正在推动5万亩高效优质基地建设和15万亩“千斤园”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刺梨产业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中,水城区野钟乡刺梨“千斤园”示范基地通过种植规范化、技术标准化、培训规模化、管护常态化的功能建设,达到优质鲜果亩产约1500斤,以示范园带动全区刺梨产业基地建设,坚定农户发展种植刺梨信心,大力发展刺梨产业,全面提升各乡刺梨管护水平。 水城区统一制定抚育标准,统一流转,实现“零农残”;统一苗木,实现好品质;统一肥料,实现增肥力;统一管护,实现“定标准”;统一保险,实现低风险。通过“五统一”,水城刺梨生长周期比其他地区刺梨长1-2个月,更有利于刺梨营养成分合成,水城刺梨鲜果品质更佳。 “我们这里都是因为种刺梨才脱贫,原来种玉米,最好的那年收了4千斤,只能挣四五千块,现在种刺梨可以收入五六万,都是刺梨产业扶贫带动起来的。”野钟村刺梨种植户邓吉栋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水城区围绕刺梨产业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健全全产业链体系。2020年采收、加工鲜果5105吨,压榨原浆3216吨,实现产值1.6亿元。2020年签订合同1.62亿元,实现销售额9146.14万元。2021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5亿元。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