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项目不应分“新旧内外”
个别地方招商引资出现如此怪事:一个规划中的项目到了引资阶段,同样的投资水平,同样的业务范围,同样的市场能力,在出现多家企业竞争时,地方政府往往会选择外地企业,而忽视本土企业。 此类现象被一些企业家形象地描述为“招来姑爷,气走儿子”。不仅是在招商引资领域,在引智、引才等方面,有的地方也存在类似现象。究其原因,不排除有“儿子”实力不济、难成大器的因素。但如果屡屡发生,难免引人深思,难道是用本土企业、本土人才,体现不出“引”的成绩? 如果是为“引”而“引”,那就得问一句:招商引资的初衷,是为推动发展,还是为体现成绩?从实际效果看,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但从本源看,一个是终极目标、长远利益,一个是个人政绩、眼前利益。毫无疑问,招商引资必须以大局利益、长远发展为重。因此,不管是“姑爷”还是“儿子”,只要能为“家里”作出贡献,都应一视同仁。在招商引资具体工作中,要立足实际,做到两个“同等对待”—— 在投资主体上,做到内外同等对待。在干部考核机制层面,不以“引资”数量论英雄,而是凭质量实效看优劣,别让干部围着数字政绩转、围着形象工程转,应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观;在企业评价机制层面,破除“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旧观念,政府只需搭建平台,无论内外,让企业凭实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数情况下,本土企业更熟悉当地发展环境,外地企业有时反而会水土不服甚至“客大欺店”。 在承载空间上,做到新旧同等对待。近些年,个别地方一味求新,为了新项目,打造新园区;只顾种新庄稼,不管收熟粮食。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方在盘活存量要素方面下功夫,让存量变增量,让旧空间焕发新活力。比如,在河北邢台市,当地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五未”土地专项处置,为新项目腾空间,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配置;又如,很多地方开展“腾笼换鸟”、园区“二次创业”,用市场机制倒逼落后项目、产能退出,为优质项目落地开道,通过打造“园中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而不是分散落户。 招商引资,需要把握新政策、瞄准新方向、培育新动能,但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良莠不分;也不能狗熊掰棒子,喜新厌旧;更不能刻板地“招姑爷、气儿子”,内外有别。评价项目的最关键标准:实事求是。只要是能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作贡献,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活力、增动力,何必纠结形式? (陈发明)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