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时间一晃,人就老了。
聚焦博士热点简单套现方法,京东白条额度可以套现吗

  一位刚满30岁的视频博主,因为妈妈骑自行车摔倒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才意识到妈妈已经老了。于是她和56岁的博士妈妈展开对话,想从妈妈口中得知“变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女孩还没来得及为年过30而产生年龄焦虑,她的妈妈却早就开始思考变老的意义。

  1995年,这位博士妈妈和女儿一样,都到了30岁的年龄。那个年代,可没时间去考虑什么年龄危机,摆在她们面前的首先是生存问题。

  白天,忙着工作。回到家里,做完家务,晚上从10点学习到12点。她们的一天忙碌且充实,根本没有时间去焦虑有的没的东西。

  博士妈妈说,只有少年人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正愁的人不会说自己愁,只会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

  她和丈夫刚结婚的时候,有过特别窘迫的经历。到月末的最后一天,兜里只剩下5毛钱,这可愁坏了两人,“今天这一天,我怎么生活?”

  2

  变老的得与失

  三毛曾说过:“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对于变老,这位马上56周岁的博士妈妈,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

  年龄变老,身体上的反应最直接,很多事情都力所不能及了。上次骑自行车,骑得很慢还是平路,结果就是掌握不好平衡性,“啪”得一下摔那儿了,结果手臂粉碎性骨折。她说,就是因为反应慢了,身体慢了,骨质也疏松了,才导致这个结果。

  同时,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事情,常常带给她一些触动。有些年龄非常接近的伙伴,因为突然重病,眼睁睁看着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离开了。

  她说,“生、老、病、死”前三个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在体会老和病正在进行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害怕

  现在的人常说,“珍惜你当下的这一天,因为这将是你余下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博士妈妈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越是在变老的时候,也不要这么想。你知道墨菲定律吗?你总担忧不好的,那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说自己今天是最年轻的一天的那个人,没有变老。”

  她在海南旅游度假的时候,接触到很多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他们不想明天,只想过好今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

  当然,老了也是有益处的。

  第一,老是生活智慧的一种沉淀。以前爱购物的她现在已经不怎么购物了,她觉得过多地占用东西是一种犯罪。

  第二,变老之后,不再被周围的人苛求。年轻的时候很难说“不”,老了以后会说“不”了,环境也允许你说不了。今天的身体不太好,有些活儿可以不干,这叫“倚老卖老”吧!无论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认可你的量力而行。

  3

  变老好处比坏处多

  既然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就选择优雅的老去。

  总体来说,变老的好处还是比坏处多的。

  博士妈妈说,变老了以后,周围的人事关系,变得相对来讲要简单一些,跟爱人也变成了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两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温情了许多。

  接触的人变少了,大浪淘沙,岁月沉淀下来的都是好朋友。

  最近,在《甄嬛传》中扮演太后的刘雪华,上了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刘雪华的“宅女”属性让很多观众大跌眼镜,一年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博士妈妈认为,她的心态可能有问题。62岁的刘雪华保养得比较好,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如果愿意的话,她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宅在家属于她个人的选择,她选择自己过这样的生活,并且也很舒服,如果不舒服她就会想着改变了。这种选择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都不知道,她选择这样,未必是愿意这样。也许她是被逼无奈,甚至她能有心理疾病,在逃避什么事情。

  她说,“我也是很难想象那么一个风光无限的人,选择这种自闭。”

  4

  抱团养老的利与弊

  这位博士妈妈的人缘挺不错,周围很多朋友都表示,老了之后想跟他们两口子当邻居作伴!

  对于“抱团养老”或者“结伴养老”这种模式,博士妈妈认为,虽然有利但也有很大的弊端

  她说,人老了之后,有时候会变得不太讲道理,抱团养老模式,会给老年人之间带来很多矛盾,甚至让他们多年建立起来的友情瓦解。

  她举了北京的一例子。有这么一群老人,多年来关系一直处得很好,他们在北京的各个行业都做的非常出色和优秀。

  60岁退休后,一直玩到70岁左右。后来在北京郊区买了套大房子,一楼是公共的厨房和活动区域,二楼住两家,三楼住两家。

  但是,后来他们就解散了,原因是什么呢?

  共同吃饭的时候,就会存在有人愿意吃什么,有人不愿意吃什么的问题,而做饭的人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口味,久而久之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再比如,这两家关系走得相对近一点,另外两家就觉得被抛弃了。如果三家人走的近一点,另外那家人就会觉得,你们仨抱团把我孤立了,于是矛盾就这样发生了。

  老年人发生矛盾是不讲道理的,会干仗,等于是把幼儿园的矛盾又重新捡起来了,这就是老小孩。

  5

  为什么选择养老院

  博士妈妈认为,孩子是她幸福快乐的最基本要素。但是呢,又想尽可能少给孩子添麻烦。

  对于自己最想要的养老生活,她总结了四点。

  1、离孩子相对近点。在不打扰她生活的前提下,经常得到她的消息,或者是跟她见面。

  2、几个认识时间长的朋友,以家庭为单位互相接触。

  3、一到两个小爱好,让日子不那么空虚。

  4、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身体。让卧床时间来得越晚越好,一旦卧床就快快的死最好。“好好的活,快快的死”

  “当我们真的动不了的时候,可能就需要住养老院了。一个独生子女的负担太重了,所以我们最后暮老的阶段,一定是在养老院。”她说。

  为什么会选择养老院?

  博士妈妈学校的一个老先生,住的养老院管理得还不错。在那个养老院里,她看到那些老年人生活,基本上都不太能自理。轮椅推着,或者自己慢慢走着的时候,他们目光中缺少热情,那仅仅是一个等待最终的地方。只有当有人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才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开心的表情,其他老年人看了也会非常羡慕。

  原来她们物理学院就有一个老先生,老年痴呆了,孩子全在国外没办法,就只能把老先生送到养老院。老人的子女跟养老院签合同细到什么程度?每天要翻身几次,每天做身体的清洗,这些都是白纸黑字写好的。

  当然,也不能完全期待养老院能如在家般温暖。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之间,没有感情,就是一份工作,偶尔会缺少一点人性化。

  比如说,老人暴躁砸东西,或者自己受伤了的时候,医院给联系人打电话的同时,会把老人的手脚绑起来。老人大小便失禁,工作人员会给他穿上纸尿裤,可能早上换一遍,晚上换一遍。到晚上换的时候,他可能身体很不舒服,但又表达不了,只能等工作人员晚上来定点换的时候,换上一个。

  一个养老院,有一个保健医生,一旦保健医生判断管不了,就会联系亲人送去医院,养老院不承担治疗的责任。博士妈妈现在所知道的去养老院的,都是有监护人的。没有孩子的,也应该有间接的亲属。现在去养老院的多数人都是有固定劳保的,劳保的钱就能保证去养老院。

  最后,博士妈妈强调,自己晚年的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女儿的快乐。

  那年轻人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