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一起去来一场精神SPA,它是由金牌“按摩师”周国平为大家带来的——《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相信有书君,这是一剂可以带你跳脱人生纠结、对抗情绪低潮的“强心针”。

  说到周国平,还真是一个我们经常可以在语文试卷上看到的名字。他是了不起的作家,更是精深的哲学研究者。

  最绝的是他能够把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啪”的一结合,毫无违和感地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人生的迷惑、生命的意义。

  周国平的作品里往往没有浓浓的鸡汤味儿,它更像是一盘爽口的开胃小菜,为吃多了大鱼大肉的我们刮油、解腻。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是周国平先生亲自编选的思辨人生的散文集。

  全书围绕“爱”、“孤独”、“逆境”、“死亡”等每个人都逃不掉的人生大命题不断展开,告诫我们要活出自己,当好自然之子。他说:

  “生命要求每个人要学会孤独自省,要独自成长,要用力去爱,要去拥抱,要探索灵魂。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责任,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对此,有书君深以为然。还有以下几点,我认为非常实用,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从前的有书君也被很多毒鸡汤洗脑,比如“要敞开心扉温暖身边的人”、“学会和伤害你的人做朋友”等等,还会勉强自己去很多社交场合结识新的朋友,努力和每一个人谈笑风生,假装自己是个social达人。

  其实无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朋友多、路子野,想证明自己是个有趣的人,但如此往复有多么疲惫真是只有自己知道。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中有段话,给有书君这种行为下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定义: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

  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没有意义。

  这段话读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但仔细品味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在一个“快”字当头的时代,我们需要具备快速融入的能力。

  这也就凸显了独处能力的可贵。用作者专业化的书面表达就是说,“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内在的整合……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周国平先生说,他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他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乏味。

  更糟糕的是,他既不愿屈就忍受对方的空洞无聊,也懒得费劲心思去使自己显得有趣,而这就是独处的能力,不累及他人也无需感到不安。

  这种不用消耗大量时间在人情上的感觉实在太爽了,请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恰到好处的爱

  关于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伴侣与婚姻”这一part,书中写道:

  “两个人的相遇要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这是最好的状态。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的确,相遇总是很美的,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稀奇古怪的人,人生海海,你终会遇到和你处在同一频率的那头鲸。

  这个TA的出现足以终结你“曲高和寡”的孤单,TA不会白白浪费你的爱,更会理解你的孤独与矫情。

  有书君想说,肤若凝脂的时间真的不过就那么几年,想爱的人要趁早就去爱,希望在座的你们都能像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周国平在这一章节中还写道,要“宽容偶然的出轨行为”,这篇文字虽说引发了有书君对于伴侣定义的重新思考,但对这一观点,身为阳光直男的有书君持保留意见。

  知道自己要什么

  说很多像有书君这样处于尴尬年龄段的中青年们,仿佛已经来到了一个很容易认命的分水岭,开始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并且要平庸的过一生的设定。

  我们时常耷拉着脸,活得很丧气。而在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我们又常常很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看着朋友圈里大家“不要脸”的炫耀,都为别人都过得比自己好而感到焦虑、为付出看不到回报而神伤。

  但书中却有这么一段话,有书君觉得非常有道理:

  “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看看别人,他有我没有,就焦虑了。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秉性的,追求这些东西,他才会平静、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