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利用淘宝购物进行蚂蚁花呗套现的方法!国庆重大发现
严格来说,刚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真锅淑郎,不是日本人,而是美籍日裔,那就是美国人无疑。 因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说,他获奖是日本国民的骄傲,多多少少也有自我贴金的意思。就好比奥运赛场,美籍日本人拿冠军,金牌只能也必须算在美国名下。 但这还是让人很感慨,或者说,这才是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 我总觉得,日本的可怕,不在于其军事实力,再强能强到哪里去,更不在于经济和人口,而是科研的潜力。 要知道,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曾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口号是“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此前,在诺奖的百年历史中,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还只有9位得主。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日本人又在吹牛,包括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气地抨击这样的目标“很没脑子”。但结果,他当年就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算是一个开门红。 以后每年的诺贝尔科学奖,似乎总能让日本人有点惊喜。去年颗粒无收,日本人很失望。但今年物理学奖,研究气候变化的真锅淑郎中奖,虽然是美籍,但毕竟还是日裔。
算起来,从2001至2021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有20位(包括三名美籍日裔)。照这样的节奏,“50年30个”目标,应该没什么悬念。 现在世界的奖项很多,诺贝尔奖也不乏争议,尤其是非科学领域,猫腻也不少,但诺贝尔科学奖,或多或少还是可以看出一个学者的真正实力,乃至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看看日本,想想中国。毫不客气地说,中国要加油啊。 最近40年,中国经济成就世界瞩目,科研进步也是不争事实。但作为巅峰水平的重大发明发现呢,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到目前为止,还只有屠呦呦一个人获得过,而且获奖的项目,还是40多年前的发现。
日本人那么频繁能拿诺奖,难道是日本人更聪明? 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不会赞同。想想古代中国,我们一个又一个重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难道现在的中国人都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综合媒体报道过的一些侧面,探讨一下日本人的科研水平吧。 1,货币上的秘密。 很多文章都提到了日本的纸币,确实让人深思。 在绝大多数国家,钞票上的人物,往往都是政治家。 日本则是例外,清一色学者。 一千元日元钞票,上面人物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1928年,他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因传染上病毒而去世,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
五千元日币上的人物,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说起来,她还当过《朝日新闻》的记者,写下很多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去世时年仅24岁。 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的那个人物,则是日本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他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教育之父”。当然,也必须指出,他是一个军国主义教育者,主张日本“脱亚”,还是侵略中国的一个积极鼓吹者,或多或少,这也反映出日本人的历史观吧。
看到一位朋友曾撰文这样感叹:将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个国民、每天都在数次进行的日常活动里,意味着最隆重的怀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对知识渊博的人表达最大敬仰。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坦率地说,中国与日本,应该还存在差距。 当年甲午海战,清朝战败,赔偿白银2亿多两。按照一些文章介绍,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从中提取1000万日圆(占赔款总额的2.8%),设立了教育基金,资助日本的义务教育。 由于这笔资金,到1898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到1910年左右,日本已完全普及了国民教育。 想想确实让人扼腕,中国的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日本却用中国赔款加强军备、普及义务教育。教训惨痛啊! 2、这样对待失败。 看到一位赴日科学家的文章,谈了他的一个亲身感触: 我第一次参加日本实验室内的小组会(seminar)。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对待所谓"错误"结果的态度。他们会非常认真地研讨结果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但他们不会对研究者本人提出任何批评。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日本人真正做到了。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往往压制失败,动不动就追责。那么以后,谁还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呢?甚至,谁还敢说真话呢?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