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觉得,我们应该多读书,丰富自己,追求高级快乐。

  也有网友反对,认为“快乐也有高低之分吗?快乐也有鄙视链吗?”

  快乐,当然有高低之分:

  低级快乐,通过放纵可以获得;

  高级快乐,通过自律才能获得。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在暑期中,不少孩子沉溺于享乐和安逸的游戏、没有营养的短视频、盲目的追星中。

  这些低级快乐,就像“精神毒药”,长期沉迷其中,不仅会上瘾,还会一步一步毁掉我们的孩子。

  垃圾快乐,正在严重损害孩子大脑

  什么是垃圾快乐?

  能让人快速获得短期满足的就是垃圾快乐。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曾说:

  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

  而现代科学证明,这种快乐不但让人上瘾,还会严重损坏孩子的大脑。

  在对一个行为上瘾前,大脑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

  脱敏反应、敏化反应以及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

  当脱敏反应发生时,代表我们的大脑需要越来越多的刺激,才能获得满足,比如:

  你原来刷2分钟的短视频,心情就会变得愉悦,现在刷1个小时也未必能开心,但你又渴望获得这种兴奋感,于是,你只能刷更长时间的短视频。

  而敏化反应会让你只对“上瘾”的相关事物更敏感,比如:

  你习惯了刷短视频,那么对其他事就会减少兴趣,比如看书、学习、思考。

  在不断地刺激、脱敏、敏化的过程中,大脑前额叶功能会退化,造成孩子行动迟缓、性格孤僻、任性等。

  同时,大脑前额叶还负责记忆功能,这部分受损,直接造成孩子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下降。

  正在上学的孩子,大脑正处于发育期,长期沉溺于“垃圾快乐”,也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情绪不受控,暴躁易怒。

  垃圾快乐,让孩子越来越静不下心

  曾看过一幅印象深刻的漫画:

  画面中的这个孩子,在看书时,不断重复着拿起手机放下手机的动作,精神始终不能集中。

  直到最后,他彻底放下书本,刷起了手机。

  相信这幅漫画让不少人都感同身受,“垃圾快乐”正是这样一步一步摧残着孩子的专注力。

  像直播、短视频、游戏等娱乐产品,之所以让人上瘾,就在于它们能短时间让大脑产生反馈和满足感,从而使我们快速获得乐趣。

  相比这些,读书、学习就是一个“慢反馈”的过程,有可能花一年半载,才能有些许成果,获得满足感。

  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快速获得乐趣的过程,就会对学习这类慢反馈事件变得没有耐心,更别说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

  再者,手机屏幕呈现出来的画面,色彩艳丽,形式多,不断给感官造成高度刺激,习惯了这种刺激后,孩子再看纸质书本,自然会觉得枯燥无聊,看不下去。

  因此,想让孩子提高专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掉这种“垃圾快乐”。

  戒掉“垃圾快乐”,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不光是孩子,很多父母自身也掉进了“垃圾快乐”的陷阱中,下面这个场景也许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