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项目传来喜讯,“粤海37号”盾构机在狮子洋水域的海鸥岛东侧安全上岸,标志着中铁隧道局第3次成功下穿狮子洋。
 


8月26日晚间,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项目传来喜讯,“粤海37号”盾构机在狮子洋水域的海鸥岛东侧安全上岸,标志着中铁隧道局第3次成功下穿狮子洋。

挺进狮子洋 贯通“咽喉要道”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自西向东地跨佛山、广州、东莞、深圳四市,从广东西江水系取水,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供水。狮子洋水域位于东江口和珠江口之间,宽2.4公里的水面分割广州、东莞两地,是工程全线的“咽喉要道”。

作为“隧道与地下工程行业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6穿长江黄河、7穿黄海、东海、南海,13穿珠江,在穿江越海工程领域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诸多成功案例,尤其是在广深港高铁和佛莞城际铁路建设中,中铁隧道局两次成功下穿狮子洋,以精品业绩回报了建设单位的信赖。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中,中铁隧道局与粤海水务集团强强联合,承建了全线难度最大的B3标盾构隧洞段,开启了三穿狮子洋的新征程。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B3标段线路总长11.36公里,包括5个圆形工作竖井和4个盾构区间,线路埋深大、跨度长,围岩富含地下水,沿线断裂带密集,施工风险大、施工难度大。其中水下盾构段包括莲花山水道、海鸥岛及狮子洋水道三部分。狮子洋海域宽约2.4km、最大水深27米、最大埋深55m。在南沙侧设置GZ20#工作井,东莞沙田镇设置DG22#,“粤海36号”“粤海37号”盾构机分别从两座工作井相向始发,在狮子洋水域江心的海鸥岛上岸后,从GZ21#贯通吊出,由此打通一条长6572米的江底输水干线。

打响攻坚战 挑战海底天堑

水资源B3标段地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和东莞市沙田镇,为了确保两台过江盾构机顺利始发与掘进,项目分别在广州南沙和东莞沙田两地建设了驻地,尽管直线距离只有约6.6公里,但狮子洋的阻隔让项目管理人员每日不得不往返奔波在60公里左右的路途上;项目临近海滨,台风频繁,热带气旋常伴有狂风暴雨。面对诸多困难,自工程开工伊始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就做好了打攻坚战的心理准备。

盾构掘进主要地层为泥质粉砂岩、石英质砂岩夹层、含砾砂岩、钙质泥岩,部分地段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达97.2MPa、岩层石英含量达50%~70%,对刀具及管路磨损较大,需多次进行刀具检查更换和仓内管路检修工作,在高水压工况下频繁进仓换刀,风险极高。为克服复杂海域地质条件下安全风险高的难关,项目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及专家提前进行进仓作业培训、开仓前进行专家论证会及条件验收会,确保各项准备条件充分;配备供人员安全进仓的呼吸机,执行4班轮换制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区间掘进过程中,不断提高盾构主司机技能要求,领导班子带队组织掘进模式及参数制定。通过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地,“粤海36号”、“粤海37号”盾构机在掘进期间,安全顺利地完成了10次海底常压开仓作业 。

“粤海36号”盾构机提前110天、“粤海37号”盾构机提前215天完成了第三次穿越狮子洋,截至目前两台盾构已累计掘进5000米,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蓝图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经济重镇的生活用水短缺问题,并为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覆盖超5000万受益人口。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变迁、十年奋进,三次穿越狮子洋海域的背后,是中铁隧道局四十余年一直耕耘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积累与自信,蕴含着中隧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民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决心与烙印。中隧人与狮子洋的故事虽将告一段落,但中隧人仍将在这片热土上依托优势,勇立潮头唱大风,续写穿江越海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