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慧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利济苍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部党史,百年峥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的新中国、这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

刘启耀是江西兴国县龙口乡人,做过长工、放过木排,后来积极投身革命。1933年,刘启耀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官不贪、清政廉洁、克己奉公、顾全大局”,是他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发布通令,规定政府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履行节约”,逢会便强调“十二分的节俭”的刘启耀被大家开玩笑称为“十二分节俭主席”。为节省粮食支援战争,他还带头从家里背米到省苏维埃政府办公。家人不理解,他就耐心解释,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后来由于战争形势紧张,刘启耀无暇回家背米,他的妻子主动挑了两布袋米,走了100多里的山路,赶到宁都去看望丈夫。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进行游击战。为带领部队突围,刘启耀等领导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将一个褡裢交给刘启耀保管,里面是中共江西省委全部的活动经费,大概有13根金条和大量银元、首饰。刘启耀将褡裢用油布包裹好,悄悄掩埋在一个人迹罕至的乱石堆里。在这次血战中,刘启耀身负重伤,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他强忍悲伤和钻心的伤痛,一路蹒跚来到游击战时曾藏身的山洞。为躲避敌人搜捕,他白天躲在山洞,天黑后出去寻找草药治愈伤口,整日以野果充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半年后,他等不及伤口痊愈,就赶到埋藏经费的地方,取出褡裢,把它系在腰间,开始下山寻找党组织。因为国民党军队到处设卡抓人,他隐姓埋名,走村串寨、乞讨度日,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就睡在街亭庙角里。在寻找党组织的同时,刘启耀联系到很多散落在当地的苏区战士和苏区干部。1937年,当他联系到120个人左右时,他们成立了临时江西省委,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然而开展革命斗争需要经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刘启耀取下腰间脏兮兮的布包放在桌上,大家打开一看是13根金条,还有银元、首饰。这和曾山当初交给他的时候一模一样,分文未动。谁也不曾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竟然“腰缠万贯”。

1946年,刘启耀患肺病去世,时年47岁,离世时他仍旧穿着破烂的长衫和补丁连补丁的单裤。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初心不改接力前行,焦裕禄、张富清、杨善洲、黄文秀……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崇高的职业道德,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捍卫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在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奔赴抗疫一线,更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队伍中出现的缺乏党性修养、忘记使命、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等行为。纪检监察队伍作为党的纪律部队、人民的时代铁军,要时刻与贪污腐败、不正之风作斗争,为百姓守护一方公平正义。同时,也要将问题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面,经常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防止出现党员干部一夜之间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的情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坚守政治定力、坚持敬畏自律、坚定为民造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