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韦璐)11月11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围绕城市“硬件”和“软件”,提出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意见指出,遵循“让”“防”“避”的原则,优化城市“硬件”空间布局。开展全方位风险评估,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在空间布局上应“让”出灾害高风险空间;完善防灾分区、开敞空间,预留应急和留白用地,统筹布局公共安全设施,形成“防”的格局;建设立体疏散救援通道、强化大型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平战功能转换、推进综合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好“避”的准备。

城市建筑通过加固改造和火灾隐患整改,提高防火、抗震等安全性能;生命线工程通过分布式、模块化、并联式布局,加强智能化管理,保障灾时供水、能源、交通、通信等功能不丧失或快速恢复;灾害防御工程通过综合施策,强化洪涝、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防御工程的可靠性和防灾功能性。

在软件方面,提出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建立韧性城市评价标准和韧性建设标准、编制巨灾情景应急预案,构建城市智能综合感知体系,加强应急医疗、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等措施。同时,积极培育城市社会韧性。围绕城市公众韧性素养培育与提升、社会救助和风险分担机制、社会动员和秩序保障等,提出韧性素养宣传、构建应急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网络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