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带着礼物鲜花回到家里,送给父母,没想到父母看到后先是一顿数落,责备孩子光是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每次考完试,父母总是指着成绩不好的那一科使劲批评,忽略了其他科目取得的高分;

  放假在家,父母每天做的就是指责孩子的错误,这里不好,那里不对,没有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我这么做,是为了他不骄傲,得给他一些打击,让他意识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我在督促他上进。”

  

  某座大学的附属高中的一位班主任公开表示:“现在的家庭教育,简直就是一地鸡毛,我们在学校好不容易让孩子安稳下来,回到家里被父母一管又回去了,你没本事就别管孩子,人菜瘾大是病,得治。”

  让老师感觉到无奈的就是,父母没有考试就可以上岗,还不愿意学习,用老一套教育自己的东西去教育孩子。

  “你混得不好,在教育上继续重蹈覆辙,只会让孩子混得还不如你。”

  

  这个残忍的事实,是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的真相。

  而正如故事开头出现的打击式教育,是中国很多父母惯用的伎俩,满足自己嘴瘾的同时,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早已百孔千疮。

  杀死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否定他、嘲讽他、打击他。

  01你可以不考试,但是得学习

  父母只看到了孩子买华而不实的鲜花送给父母,却不知道他在花店里挑了多久;

  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某一科成绩的不理想,却不知道他的基础其实很差,他能补上别的科目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父母只看到了孩子在假期懒散不学习,却忽略了他上学期间每天早上五六点醒来,只盼着周末可以多睡一会;

  正如家长的解释那样,他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但是我们想问的是,父母们眼里的“够”又是多少?

  

  在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绝大多数犯罪者,尤其是犯下抢劫、强奸、暴力殴打等罪行的孩子,他的家庭一定存在一对严苛暴力的父母。

  甚至在犯罪心理研究中,对于很多凶残杀手的经历分析中也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和青年。

  诚然,我们并没有把他们的罪行全都让童年经历去背锅。

  只是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经历对他的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

  而在这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父母,没有任何门槛。

  成为父母可以没有考试,但是必须要学习。

  当父母对孩子毫不满足地肆意掠夺,换来的只有一个病态的心理。

  

  我们在之前接手一个案例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告诉我们,自己的女儿虽然是班级第二,但是每天回到家就晃晃悠悠的,写作业也不积极,一点都没有积极性。

  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您还不满足啊,您家女儿一定要在家表现和学校一样您才满足吗?那要这个家有什么用?”

  这虽然是个案,但是却影射出中国大多数家庭的问题。

  对于孩子的压榨,对于孩子的否定,像是天经地义一般。

  02来自内部的压力

  75%的孩子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否定和打击,小到自己的一个想法,大到填报志愿时的去向。

  正如家长所言,打击真的可以促使孩子更有上进心吗?

  有一项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家里“经常被骂”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这些本该不会出现在孩子身上的东西,却早早地被孩子吞了进去,自我消化后形成了充满戾气的性格。

  

  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批评孩子?为什么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看?

  这源于人的“下级心理”,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如何对待上级,而是看他是如何对待下级的。

  父母在工作场所同样也是受人打压,被领导指责,被同事埋汰。无法正常发泄的他,需要一个不能反抗的下级任他打击。

  家里的孩子,成为了父母差心情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