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围栏破坏动物迁徙路线,阻碍生物多样性目标实现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尽管一些围栏用于禁牧,并保护了某些濒危物种,但其也阻隔了动物迁徙和基因交流,阻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实现。科研人员建议,对计划建设、正在建设以及已经建成的围栏做出科学评估。 北京时间10月15日,相关科学问题及解决方案以Letter形式在线发表于Science(《科学》)。 围栏导致生境破碎化,阻碍野生动物自由活动 据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孙建介绍,围栏功能属性多样化,一些围栏的建设用于禁牧和退化草地恢复,例如澳洲的“野狗围栏”和我国的退牧还草工程;还有一些围栏可作为国境边界线,防止难民迁移进入和疾病扩散。 尽管围栏能够有效保护濒危物种,利于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服务于政策导向,但是围栏也导致了生境进一步破碎化,阻隔了动物迁徙和基因交流,成为伤害野生动物的无形陷阱。 在南非,围栏严重威胁迁徙类动物的数量。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境破碎化加剧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恶化。在博茨瓦纳,围栏阻止大象自由活动,甚至导致大象被迫饮用富含蓝藻毒素的池塘水后大量死亡。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池塘水里蓝藻细菌大量繁殖,蓝藻毒素毒性增强。 “为保护某些特定物种开展的围栏措施,却对其他物种产生严重的阻隔和伤害,进而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他说。 建议科学评估围栏生态效应,使用临时性或可穿透围栏 生物多样性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栖息地保护、遏制病毒蔓延和传播至关重要。科研人员认为,重新审视和评估遍布世界各地的围栏工程迫在眉睫,并采取预防调整措施,以降低其潜在风险。 “我们提倡鼓励重新开放跨国界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并对计划建设和正在建设的围栏做出科学评估。”孙建称,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设置临时性围栏或可穿透围栏,但所有类型围栏的建设都需要并应该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作为先决条件。 建立青藏高原围栏可持续观测网络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围栏禁牧成为重要的恢复措施。然而,短期围栏有助于牧草的再生,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但长期围栏会使物种多样性、群落密度降低,且不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 十年来,孙建课题组进行了6次全域科学考察,并于今年8月组建了80个基础研究站点构成的高寒围栏可持续观测网络。观测网络包含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可以系统检测围栏内的气象以及微生境变化,解析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客观而精准地分析围栏带来的生态效应。 他说,以往一些难题长期困扰围栏研究,包括缺乏精确的围栏时间、统一观测标准等。此次组建的网络有望精确刻画围栏,“如果围栏有积极效应,那么最优围封年限是多长时间?我们将试图通过高寒围栏观测网络解决这一问题。”孙建团队已经完成第一批围栏观测数据采集,将系统分析围栏对生物地理过程和功能的影响,以期提出青藏高原全域围栏优化布局方案。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冯雅君 校对 李铭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