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期有个别地方的中小学开学要求家长持疫苗接种证明,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已发出明确通知,要坚决叫停。
 

王登峰表示,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讲,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比社会面更严一些。校园是一个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中小学生又是未成年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得更加严格、更加到位,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依法,有个别地方把学生是否注射疫苗,甚至把家长是否注射疫苗,作为能否返校的条件。最近,教育部对这种情况发出明确通知,要坚决叫停。

王登峰强调,不应该把是否接种疫苗,不管是本人还是共同生活的人,作为开学返校、入校的标准,这是依法从严实施疫情防控的一个具体体现。

逐校评估开学返校条件 不达要求不能开学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和学校要严格执行秋季开学返校标准,逐校评估开学返校条件,不达要求不能开学。

各地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返校前人员健康监测,精确掌握师生返校前连续14天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要求高校师生员工严格开展核酸检测,开学入校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入校后再做必要的核酸检测。

哪些人可以接种加强针?国家卫健委回应

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强接种对疫苗的保护效果,从免疫原性的角度来看,能够得到提升。以下几类人群可开展加强接种 

  • 对输入风险高的,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 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

  • 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免疫。

至于现阶段是否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做综合研判。

疫苗接种情况看这里

新冠疫苗加强针安全吗?

近期我们疫苗研发专班组织专家就是否要开展加强针的接种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国药中生、北京科兴关于加强针疫苗的研究结果发现,他们两家的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抗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际上,常规疫苗都是这样的规律。但下降后,在6个月时间,他们进行了第三剂的接种,首先发现接种是非常安全的,和他们的第一剂、第二剂的安全数据差不多。其次,接种第三剂以后,受种者的抗体水平出现了快速上升,3天以后就开始出现上升,7天以后就升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4天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原来的15-30倍不等。但是6个月以后接种的这部分人群,又到了6个月,再检测时,抗体仍然出现了下降,但是下降到的低点也超过了2剂接种的峰值。从免疫原性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加强接种能够提升疫苗的保护效果。

是否需要对已接种疫苗的人群进行抗体测查?

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行。

第一,我们临床试验的结果已经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的阳转达到了90%多,同时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除了产生中和抗体以外,还会产生细胞免疫以及免疫记忆。

第二,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自然反应。但是抗体水平下降,并没有说明疫苗就失去了保护效果。疫苗的保护,除了中和抗体以外,主要是依赖免疫记忆。

第三,评判一个疫苗是否有效,主要还是要通过前期的临床试验,以及后期基于大规模疫情的真实世界研究来综合研判。在以前的历史上,我们接种的其他疫苗,临床试验阶段已经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而这次批准的疫苗,它的临床试验阶段、它的数据也是证明的,包括我们国家药监部门审批,包括WHO审批等等。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安全吗?

我们现在国内用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两类疫苗的安全性,事实上已经经过了几代人持续接种的证明。像我们的灭活疫苗,用的最早的是2月龄的孩子,我们的重组蛋白疫苗用的最早的是5月龄的孩子,它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大家可以放心。

60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患基础性疾病的比例较大,在接种疫苗前,要对自己的发病状况做个评估。如果基础性疾病处在稳定期,应该去接种疫苗。

去接种点接种之前,要做好预约工作,避免长时间等待出现疲劳、紧张的状况。要穿比较宽松的衣服,这样便于接种。

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要有家人陪护去接种点进行接种。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向接种医生报告,让接种医生有一个相应的判断。

接种后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其他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所有人,最新戴口罩指引来了,请查收!

对于普通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而言

哪些场景需要戴口罩

该戴什么样的口罩才是对的呢?

《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