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璞所长介绍,德尔塔(Delta)是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它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这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命名为”德尔塔“,其本质还是一种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目前有4种变异毒株,也被对应为希腊字母表的前4个: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截至7月底,德尔塔变种病毒已传播至13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多个地区疫情流行的主导病原。

  据了解,德尔塔毒株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播力更强。从广州疫情的病例情况看,“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数据表明,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超40%。2、病毒载量高。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病毒载量更高,PCR检测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德尔塔突变株感染后的病毒载量比原始毒株高1260倍。3、致病力更强。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与感染英国最早发现的“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的人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人群住院风险要高出1倍。在广州疫情中,患者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

  德尔塔毒株传播方式有变化吗?周璞所长说,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传染源主要还是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仍然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式传播的:一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打喷嚏、咳嗽或者说话喷溅出来的飞沫,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二是密切接触传播,可能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三是气溶胶传播,主要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

  周璞所长强调,德尔塔毒株传染性极强。美国疾控中心称,德尔塔变种的传染力和水痘相当,平均每位患者可感染8至9人。此外,已完成疫苗接种者在感染德尔塔变种后,也具有较强的传染力。这种强传染力一方面与德尔塔自身的病毒载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感染德尔塔病毒后排毒期较长相关。但具体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监测和验证。感染德尔塔病毒的临床表现和既往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没有什么显著差别,主要还是发热、干咳、乏力等,但很多病例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味觉嗅觉减退或轻度肌肉酸痛等,跟其他疾病很难从临床表现上区分出来。

  周璞所长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德尔塔病毒是有效的,呼吁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另外,个人还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继续做好常态化防控的措施。特别是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人群密集的场所是病毒传播的温床,尽量避免前往,非必要不聚餐。出入酒店、商超、医院、景区等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配合做好测温和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工作。平时注意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保持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等。建议非必要不离市,如果近期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一定要及时向所在社区报备,配合执行聊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一定要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向医生如何说明个人旅行史和接触史。

  周璞所长认为,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与前期新冠病毒的差异性,现阶段疫情防控还是有一定的难点。一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例迅速增加,本轮疫情已经波及了近20个省市,中高风险区已经有20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前期的暑运人员交流频繁,给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二是很多病例初期症状不典型,又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但是他们同样是有传染性的,在就诊或确诊前已经在社会上活动了好些天,可能已经出现社会面的扩散;三是德尔塔毒株的致病力更强,给临床救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经过前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社会公众的防疫意识有些减弱,常态化防控措施执行也不严格。比如在扬州、张家界、常德等几个疫情信息中可以看到,在麻将馆、剧场、游船等公共场所中,大量人群聚集,没有保持安全距离,也很多人都没有戴口罩,这给疫情的快速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