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江南 在这座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边境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城市,步步皆景,四季皆宜。

近年来,集安创新提出“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更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更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更富裕的发展格局。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水清澈而平静地流淌着,横亘在江上的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默默伫立,见证着7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赴朝参战。同年10月起,这座铁路大桥开始承担志愿军及作战物资的运输任务,被誉为“抗美援朝第一渡”。美军将大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派飞机对大桥实施轰炸,但始终未能得逞。当时,集安市是只有14万人口的县城,倾全城之力支援战场,既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也产生了数不清的平民英雄。他们修铁路、运物资、抬伤员、缝衣物、做干粮……使这里成为“铁血大动脉”和稳固大后方。

如今,这座幅员面积3341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万人的边境城市,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无处不是景,无时不为景

集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有121种景观基本类型,是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边境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城市。近年来,集安市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的总引擎,围绕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和东北亚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创新提出“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更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更美丽、百姓因全域旅游更富裕的发展格局。

集安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体制改革为突破,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形成一切围绕旅游转、一切服务旅游干的全域旅游格局;以景区理念规划布局、以景点标准建设城乡,真正使集安无处不是景,无时不为景,逐步实现从“景区景点”向“全域旅游”的跨越;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以及催化、集成作用,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和领域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以旅游基础项目建设为带动,抓好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让全程化、精细化、法治化服务为集安全域旅游保驾护航。

如今,走进集安市,如同走进了一幅画中。美,是集安市最大的特点。但集安市之美,绝不流于表面。

集安市因为生态环境好,早有“北方江南”的美称,县域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特产业专业镇、专业村不断涌现,扩大了特产业的辐射范围,为旅游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2015年,集安市特产业集体升级,形成了以人参为主、带动葡萄酒和其他特产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此时的二参场因为果园发展得好,已经远近闻名。2017年,集安市实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特产资源向旅游集聚,二参场借势成立了凉水朝鲜族乡旅游发展公司,将农特果业资源及朝鲜族民俗优势资源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餐饮等服务,形成了以赏花游、水果采摘游、乡村民俗游、休闲生态游为主基调的旅游体验区。

走进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山上水果飘香,山下民居古朴,游人在此尽享大自然的旖旎风光。距离钱湾村约20公里,就是远近驰名的4A级旅游景区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探访“北方江南”集安,山有秀美,江有风情;城有古韵,民有民风。一路走来,好太王碑、丸都山城、国门大桥、抗美援朝第一渡……新老景区星罗棋布,奇山异水应接不暇。

去年“十一”假期,钱湾村如诗如画的乡村民宿引得游人络绎不绝。在一处新式民宿前,老板娘孙继春说起自家小院的故事。“2017年,我们夫妻俩离开北京回乡创业,买下钱湾村一处民房,改造成眼前这个古朴、中式、藏于山水间的民宿。一到节假日,客房天天满员。现在借着山上的果树,村里还发展了采摘游,来的人更多了。”孙继春说,如今沾着旅游的光,村里几十户村民将自家民居发展成民宿,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来到集安市二参场风情天梨山庄,春赏花、秋摘果打响了二参场的知名度。二参场原职工杨波介绍说,自从发展旅游,自家的20亩果园仅一个采摘节就能挣5万元。“梨都不够摘,我们还为游客提供午餐,接待团餐,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由群山、古城、花海、鸭绿江、美丽乡村等缤纷旅游元素构成的多彩集安,如今步步皆景,四季皆宜。全域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国参故里”“山葡萄之乡”,

特产业组团出圈儿

集安市地处长白山(603099,股吧)南麓,气候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物产丰饶。近年来,集安市通过发展特产业,不仅让当地农民赚得盆满钵满,也让特产业遍地开花,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集安市根据各个镇村的实际情况,打造了一批特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地沟村的白桃、清河镇的人参、高台村的五味子、青石镇的山葡萄,一个个特产业品牌组团打响,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还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当地调整种植结构,靠优势资源促农民增收。优先发展有优势、基础好、前景广阔的特产业,重点建设以人参、五味子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基地,以山葡萄、蓝莓、草莓、白桃为代表的特色果业基地;适度发展食用菌、棚膜蔬菜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人参产业按照非林地参、林地参(采筏迹地种植)、林下参三种栽培模式有序发展。非林地栽参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带动3.98万人就业,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葡萄产业要逐步压缩传统品种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以北冰红为代表的优良品种。预计全市5000亩冰葡萄可使农民年增收500万元。蓝莓市场价格稳中看涨,仅地沟村蓝莓一项,就预计比去年增加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

这些年来,集安市借助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从农闲采山货叫卖,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再到各种特产的精深加工……已将特产业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不仅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高句丽文化、朝鲜族风情让集安之美有了更加深远和丰富的内涵。作为优质人参品种“边条参”的唯一产区,集安被称为“国参故里”。鸭江谷、雅罗等大大小小的酒庄,让集安“山葡萄之乡”的美名不断沉淀、酝酿、发酵、升华,为集安旅游增加了无限的色彩和动力。

近年来,集安市抓住生态优势,加快特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集安市二参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抓住机遇,通过栽种果树,使秃山重现绿色生机,走出了生存绝境。二参场南北四条沟,一共栽种了12万株果树,每年苹果成熟的时候,前来订购水果的客商络绎不绝。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个个村庄实现华丽蝶变,一个个产业迎来发展春天。目前,集安市人参留存面积16.7万亩,非林地人参发展到1.62万亩,林下参稳定在15万亩。全市人参种植户6000户。全市山葡萄栽培面积2.1万亩,年产量约2.5万吨,成为中国山葡萄最重要的产区。冰葡萄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鸭绿江河谷”的品牌声名远播,集安出产的葡萄酒屡获国际大奖。

今年3月,吉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作为唯一村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这是对集安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近年来,集安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名。未来的集安,将向着“经济活力美、发展潜力美、生态自然美、城乡建设美、群众生活美、社会和谐美”目标努力,全面建设“中国最美边境城市”。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7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