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守护壮大实体经济这个命脉
广东佛山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本,实属不易。这当中,固然有其历史传承,更重要的在于他们不为泡沫、快钱所惑,抵制住了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坚持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守护壮大了这个发展命脉。从“重实避虚”不动摇,到引导房地产等企业转型,再到推动制造能力量大质强的升级,佛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重要要求的做法和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视野、战略的思维,对实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作出重大判断,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能够于欧盟各国中“一枝独秀”率先走出衰退,对比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收入差距拉大的严重矛盾,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以史为鉴,我们要在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潮流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站稳脚跟、战胜挑战,还是要依靠振兴实体经济,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 守护、壮大实体经济这个命脉,在经济工作全局中处于战略位置。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上来,深刻领会实体经济对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把我国实体经济搞上去。 守护实体经济这个命脉,首先要把政策基点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近几年,由于土地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外需不足出口下降、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等原因,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我国制造业企业遇到不少困难。越是这种情况,越需要更多宏观政策来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去年疫情发生后,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出台政策,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延期还本付息,缓解了众多企业资金链的紧张;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2万亿元,重点流向了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以及小微“三农”等领域,为“六稳”“六保”发挥了很大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都应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针对性、精准性,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壮大实体经济这个命脉,关键在于用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今天的“中国制造”面临前所未有的夹击:前有发达国家封堵,后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紧逼,而传统的粗放式增长的老路,我们也不可能重走。活路只有一条,就是创新,来一场品质革命。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要在“去”“转”“育”上做大文章:对落后产能坚决彻底地“去”,加快“腾笼换鸟”;借助新技术有力地“转”,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瞄准高端前沿精准地“育”,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的高质量发展。 把实体经济搞上去,还要有系统观点和全球视野,将其放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上来把握。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不能就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就制造业发展制造业。要统筹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基础研究能力,以更多引领世界技术潮流的新发现、新技术、新内容核心技术增强领跑力量;优化支撑保障,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还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铺就长远发展的“高速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新时代打造一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总之,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产业支撑。(经济日报报评论员)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