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 潘婷)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财联社记者梳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共计14次提到保险,而在去年仅提到5次,除强调保险保障功能外,第三支柱养老、长护险制度试点成为报告热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保险的内容主要包括: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

多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因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目前尚有多项政策待完善,因此对其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对于两会提到的长护险制度试点,一位参与长护险试点研究的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长护险试点还没有扩大计划,主要落实此前14个城市长护险试点建设,目前各地要出台老年人失能鉴定标准、保险公司经办服务资质等配套文件。

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

“今天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问题的提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乐观,需要规范发展。”一位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如是提醒财联社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1年的重点工作中提及了“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而此前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两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服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指出,“在第19届五中全会就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这个问题,它主要指保险业部分主体过去发展一些期限相对较短、主要偏重于短期理财的产品,虽然其也叫养老保障产品,但是和养老金长期储蓄的概念不完全符合,所以政策对这部分产品的形态会予以一些规范和清理,在这个基础上更多去发挥保险长期储蓄功能,继而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

“我个人对于第三支柱养老的发展也谨慎乐观,因为其发展需要各方面条件的支持,涉及到不同部委之间的协调,包括财政部、税务部、人社部、银保监会等,而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比如税收优惠政策目前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监管对险企投资范围可进一步拓宽,让其能够跨经济周期来获取比较高和稳定的收益等。如果这些条件不完全具备,那么养老金市场就难以撬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也会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发展。”朱俊生如是说。

同时其提到,“可以让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第三支柱养老发展,不光是保险业,也包括基金、银行等多主体,让其在同一个规则之下竞争,以此来推动整个市场发展。”

上述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坦言:“第三支柱养老发展国家已经提了很多年,虽然国家政策也一直支持,但一直发展不起来,保险业自己也应该认真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在其建议和提案中也均提及要推动第三支柱养老建设,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包括:扩大养老金和企业年金投资范围;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作用,推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探索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专属账户等。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保险的另一大焦点为“长护险”。在谈及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时,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一位参与长护险试点研究的专家指出:“目前还没有长护险试点扩大计划,主要是落实14个城市长护险试点建设。”

“目前各地主要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以天津为例,其出台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指导意见,未来要配套落实一些辅助性的文件,比如关于老年人的失能鉴定标准、保险公司经办服务资质、护理机构如何确认、护理人员如何培训等,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配套文件的方式落地。”上述长护险试点研究专家表示。

“长护险肯定要发展,但是也要看每个省的经济实力,目前长护险筹资渠道有问题,企业方面压力很大。”上述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如是说。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曾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护险筹资途径主要有两个,财政投入和增加征缴,目前这两个方向压力都很大。”

“长护险相当于在社保五险的基础之上增加第六险,一开始起步的时候只能从医保基金中先划拨一些做起来。”朱铭来教授认为,“但这不是一个可持续模式,可持续模式一定是要单独征缴、单独核算,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增加长护险征缴相当于增加企业负担。如果在医疗保险的保障内容中增加长护险,相当于增加财政负担,因为医疗保险主要靠财政补贴,现在经济下行,各级财政都在收紧。”朱铭来如是分析筹资来源两难境况。

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长期来看,长护险可以协同解决老龄化问题,因此目前政府开始建立起长护险基本框架,但是推进速度还要看政策的引导以及民众保险意识的提升,但场景化的缺失导致参保人群是否愿意为此买单是仍然存在的问题。”

“今年预计长护险试点会继续扩大,包括城市数量和覆盖人群范围,但短期应该不会有大的爆发。目前险企长护险规模较小,由政策推进、保险公司受托,所以还得看政策支持力度。”上述券商非银分析师如是说。

而在长护险发展过程中,统一失能鉴定标准目前仍未确定,各地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出一套,公平和真实性尚待考察。诸多险企业内人士呼吁,希望可以制定统一失能鉴定标准,这对于险企长护险具体业务的承接迫切需要。

另外,长护险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其并非纯粹的养老机构护工,还需要懂医。虽国家去年已经出台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等相关政策,但细分职业的长护险护理服务人员目前仍有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提案建议制定长护险法,以规范筹资模式、鉴定标准、公平等问题。

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今年的政府报告继续提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提出出口信用保险要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近一年来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信用保险覆盖面,去年中信保总的承保金额突破七千亿美元,增长速度是15%,其中支持出口超过了58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2%。

同时,作为一项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保险在支持就业方面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同时,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2021年,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报告指出将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另外,去年两会政府报告提及的“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今年没有再次提及。

据上述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实际上去年的减税降费是在疫情的特殊影响下给企业减压,而随着企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扩大,降低费率只能是阶段性和临时性的。而今年来看,宏观经济在持续恢复中,部分疫情期间的政策可能会陆续退出,企业养老险费率下调在前几年就有了,只不过疫情影响下为了减轻企业压力才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