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601238,股吧)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汽车强国先“强芯” 建设关键零部件产业链迫在眉睫

  “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关键零部件则是汽车之本,强国之本。关键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汽车产业更不强。”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呼吁汽车产业要加强对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的建设。在他看来,中国要实现汽车强国,首先要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供需矛盾,围绕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进行“补链强链”。

  据曾庆洪透露,他将结合汽车行业焦点及民生热点提交5项建议,

  包括: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建立自动驾驶汽车保险制度及救助基金体系,覆盖了汽车从生产、使用到报废的生命周期。

  汽车强国要先“强芯”

  “最近一段时间的芯片紧缺,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2020年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超出国际预期,包括家电、手机在内的各个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均在增长。”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近期的芯片供需矛盾,是多重因素所致,目前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已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与此同时,包括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也被国外企业垄断。

  曾庆洪分析道,虽然汽车半导体及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政府重视程度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意识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存在“上热下冷”现象;供应链投资保守,汽车芯片产能被挤占等等。

  “关键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汽车产业更不强。”曾庆洪表示,我国要实现汽车强国目标首先要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

  因此,他建议要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同时,要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加强和完善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监管机制;加强基础民生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此外,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者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2020年9月,广汽资本通过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资了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随后。广汽研究院又与地平线达成了战略合作。除了在汽车芯片上加强布局外,近年来,广汽集团一直在致力于核心零部件的补链强链。

  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可以说,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景非常乐观。”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虽然产业发展趋势大好,但从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充电慢;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未互认;技术研发缺乏资源共享、缺乏标准统筹;对补贴仍然存在依赖性等等。在他看来,这些问题均给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因此,他建议为实现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研发测试、技术推进、道路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做相应的协调和匹配。

  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在疫情冲击下强势复苏,但车市的回暖,并不意味着“普惠式”红利的到来。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势下,中国汽车品牌更需要紧跟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企业界的代表,五年来我一直关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今年两会我提的建议内容之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两会他共带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胶、辽半岛经济带的建议》、《关于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的建议》4份建议,以及1份议案,即《关于修改疫苗管理法的议案》。

  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

  近期,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势在必行。

  周云杰认为,从紧迫性看,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处于爆发期,但还没有出现绝对引领的平台。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起步早、起点高,但要大规模应用、落地并产生引领效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抓住全球引领机遇的窗口期只有2-3年。

  从重要性看,供应链安全关乎国家战略,如何快速解决“卡脖子”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是当务之急。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推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并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为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支撑。

  从必要性看,双循环的重要支点是激活市场需求,重点是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为中小企业赋能势在必行。

  因此,周云杰建议: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数据安全,从新技术融合创新到工业体系升级,再到今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体系。这已经是周云杰连续第5年建言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

  周云杰的具体建议为,第一,建立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联盟,鼓励开发者参与开源贡献代码和应用开源系统,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第二,推动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的建设,实现各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以及工业APP跨平台调用和订阅;第三,推动行业、领域、解决方案等工业应用标准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集成化服务,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四,鼓励已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本土化复制,鼓励平台在当地国建立服务机构,支持通过平台出口的软硬件在当地国开展服务化延伸。

  加快建设胶、辽半岛经济带

  周云杰的第二个建议是站在国家经济建设的角度,提出关于加快建设胶、辽半岛经济带的建议。

  他建议,将胶东半岛的日照、潍坊、青岛、烟台、威海这五个城市加辽东半岛七个城市形成国家级经济带,打造国家第五个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通过工业互联网加快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融合发展,构建中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区域生态,尽快立项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周云杰同时关注到物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工作愈加便利,但老年人却面临一道“数字鸿沟”的问题,对此,他提出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加强老年人场景化生活体验,减缓老年人对网络参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具体建议包括研究编制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家庭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标准、融合智慧家庭与适老化的多样化需求等。

  另外,周云杰还关注到,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快速成长,但国产医疗器械仍面临众多问题,如创新医疗(002173,股吧)器械招标采购目录缺失,医院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仍存顾虑,进口医疗设备和国产医疗设备存在较大使用价格差异,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推广应用带来阻力等。

  因此,周云杰建议: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他建议,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着手,提升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战略高度;继续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加速相关专项规划,扩大国产医疗器械应用推广。

  此外,周云杰认为,我国尚未专门为疫苗制定关于其储存、运输的全国性技术标准,仅部分地区做了地方性的专项技术要求,这将不利于保障疫苗的质量以及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对此,他提出关于修改疫苗管理法的议案。

  具体内容包括建议实行疫苗供给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预约系统;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存储及运输技术标准,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当前疫苗存储及运输进行智能化升级;充分保障偏远地区居民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守护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网络安全 “民间高手”亦可贡献力量

  “建议国家加大鼓励和引导汽车企业,把网络安全系统像‘安全带’一样列为智能汽车的标配。”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再次将网络安全相关提案带入公众视野。周鸿祎着重强调了智能汽车、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完善对行业特殊人才的认定与激励政策。

  网络安全系统应作为智能汽车标配

  汽车智能化渐行渐近,业内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占当年汽车销量50%,智能汽车联网化将成为新一代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隐患也引发关注。

  “智能网联汽车就像是一台四个轮子上的‘大手机’,集成了大量的摄像头、雷达、测速仪、导航仪等各类传感器,由此导致过去智能终端存在的远程控制、数据窃取、信息欺骗等安全问题已经陆续出现在智能汽车上,这些问题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周鸿祎表示。

  据周鸿祎介绍,360的安全专家已经在实验环境下发现了多个品牌智能汽车的安全漏洞,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对智能汽车实施转向控制、关闭引擎、突然制动、开关车门等操控,严重威胁智能汽车安全驾驶。

  此外,周鸿祎还强调,智能汽车供应商的安全问题也可能殃及池鱼,智能汽车中的各类数据采集泄露风险巨大。

  对此,周鸿祎建议国家加大鼓励和引导汽车企业,将智能汽车的联网安全防护体系纳入车辆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中,并逐步形成强制性要求,“像汽车安全带一样,列为汽车安全的标配。”

  他还建议推进智能汽车联网安全测试成为新的、常规的“汽车碰撞测试”,甚至适时建立强制测试;加强智能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数据采集的监管,禁止采集用户不知情数据,禁止过度采集超出满足智能汽车功能的地理环境数据。

  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另一大落地场景,目前国内已经有大约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但是智慧城市可能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美好,由于街道照明、能源、水务、电网、交通甚至每个垃圾桶都联网了,每个传感器都可能有漏洞,都可能被攻击,再加上专业级黑客组织登场,智慧城市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大。”周鸿祎提醒。

  然而,国内城市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十分缺乏、不成体系。周鸿祎指出,现有的网络安全系统大多数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和特定用户建设的,自建自用、功能单一,不具有公共服务属性,难以实现城市级的网络安全整体运营和协同联防,更无法形成安全能力的持续积累。

  因此,他建议在“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规划中,把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备内容,并保证其建设经费投入占比不低于建设总经费的20%;并且通过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将城市各类用户网络与终端连接起来,由安全专家进行统一安全运营,统一指挥、协同联动。

  “民间高手”需要认定与激励支持

  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人才支持。近年来,国家成立了众多网络安全学院,用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但人才缺口仍然巨大,特别是网络安全顶尖人才依旧匮乏。

  周鸿祎表示,有必要重视顶尖人才群体的社会价值。“这些顶尖人才就是俗称的‘黑客’,他们通常具有过人的网络安全天赋和能力,在网络安全对抗、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中能够发挥特殊作用。但这些人往往由于学历不高,难以通过正常职业发展途径、成为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专业人才。”

  通过多年从业的观察,周鸿祎发现,这些高手多数都在民间,不在传统体制内服务,“但他们就像数字时代的侠客,同样可以为网络安全行业做出重要贡献。”

  去年底,人社部和公安部正式颁布了首个网络安全行业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填补了职业空白。然而,在人才培养路径和顶尖人才认定等方面仍存在空缺。

  周鸿祎建议,采取特殊人才认定和激励政策,提高社会对这个群体的理解和认可,也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多吸引他们为网络强国建设做贡献,在重大国家网络安全事件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提升农产品(000061,股吧)全产业链水平  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在近期刚举办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悉,在今年两会上,杨国强将提交4份提案,分别涉及提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

  农业是杨国强今年两会提案中重点关注的话题。他指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续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

  “要帮助农村和农民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联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帮助农民稳定生产、提高产业质量效益、打通城乡流通渠道,让农民、产业与市场紧密衔接,从而实现一头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另一头助力城市居民打造品质生活。”

  对此,杨国强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引进优质企业参与,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二是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完善农产品进城的冷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大大简化中间环节,让利农民和消费者。三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杨国强的另一项《关于积极布局海外大农业 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案》中也聚焦农业。他认为,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大且呈刚性增长趋势,但现阶段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广阔的可耕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中国农业企业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且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走出去”还涉及到出国人员的海外安全和成本问题,海外国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来人员入境。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对此,杨国强提议,应当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并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此外,还应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逐步突破国外种业资源的垄断,让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芯片”。

  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

  “职业教育”也是今年杨国强两会提案中的重点话题。他认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面临严重短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学读本科的观念,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宁愿让孩子打工也不愿读职校的现象。另外,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

  近年来,碧桂园一直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扶贫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此,杨国强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国家应立法让年轻人满二十周岁才能出来工作。“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到了20周岁再出来工作,那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的。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在脱贫巩固期,国家为相对贫困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提供无息助学贷款,让他们能无压力地学习成才,找到稳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偿还,也能巩固脱贫成果。”

  第二,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应当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同时,表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服务、职业认定和荣誉评选等,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获得社会尊重,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第三,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议持续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予以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适度倾斜,根据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帮扶成果,针对性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整合周边优势力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成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第四,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及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并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明确企业和学校在产教融合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育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规则,充分发挥企业更加了解各类职业岗位人才要求和标准的优势,推动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平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600028,股吧)总经理马永生:

  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生准备了2份提案,主要涉及氢能产业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话题。

  马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在顶层设计、核心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话题,他认为,应多措并举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

  氢能作为二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据介绍,氢能具有来源多样、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减少CO2排放60亿吨。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可减排7亿吨CO2。

  2020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各地积极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推动氢能研发、制备、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建成加氢站128座,投入运营101座,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在马永生看来,目前,我国在副产氢纯化等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我国氢能产业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已出现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二是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高端材料、装备制造方面存在“卡脖子”风险。三是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四是当前“绿氢”(风光水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制氢)成本高,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

  对此,马永生建议: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原则,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工产业,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加氢站、氢气储运设施、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委,需统筹推动,建立完整、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

  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明确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据介绍,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四成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其中,2020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明显增长,研发投入强度提高,有力支撑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北斗组网、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等系列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过,马永生指出,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我国目前仍存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不够突出、企业研发投入不及发达国家、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及高校院所、在国家科技创新平台设置和项目立项上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且话语权较小、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等问题。

  鉴于此,为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马永生建议:一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行业特点,提出指导性研发投入强度意见;持续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落实力度;以允许一次性计提折旧、配套支持资金、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工业试验装置建设;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平台,鼓励企业研究院所牵头承担基础研究项目,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二是支持企业牵头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针对涉及产业应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提出指南建议,以企业为项目决策和组织主体,打造若干行业创新领军企业;鼓励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吸纳更多企业参与,提高大科学实验装置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度;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实体型创新联盟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三是完善科技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政策。拓宽企业高端人才引进渠道,支持企业自建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在薪酬、落户、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便利和倾斜;研究制定容错规定,让科技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大胆搞创新;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导向、质量为主要标准、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应用型成果主要采用市场评定方式并适当延长报奖成果的应用年限;加大对国有企业科研机构薪酬总额倾斜力度,对国有企业研究院放宽工资总额限制,实施市场化薪酬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

  优化资本市场制度安排  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供暖企业IPO

  “能源在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方向转型至关重要,我国在能源转型、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促进清洁低碳等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步,风能、太阳能(000591,股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驾马车,实现‘30·60'碳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生物质能。”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300040)董事长李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有鉴于此,我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6条建议,主要是以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为核心展开的。”

  建议政策护航生物质能行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近90%,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已经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驾马车”,成为能源向低碳转型的十分重要手段。质能不仅能实现碳中和,还可以实现负碳排放(BECCS),“30·60”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生物质能。

  我国发展生物质能解决了我国城乡各类有机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生物质能的环境、民生、零碳等社会价值更大于其能源价值。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自然循环、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李寅看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30·60”碳目标的制定,为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本应迎来的第二个发展“窗口期”,给深陷困局的生物质能产业带来了希望。“但是,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还没有达到预期规模,产业还不够成熟,仍需的政策继续支持,谈退坡还为时过早。相对于蓬勃发展的风电、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投资热情日渐衰退,这与技术、原料收集等问题关系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力度不够。”李寅说,2020年以来,出台的有关非水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有关的政策,引起了本行业及其上下游、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

  “作为行业的从业者,为了生物质能行业能够健康发展,我将会在提交的建议当中就相关政策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李寅说,“我恳请全面恢复农林生物发电补贴的优先支付、保持农林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的长期稳定、保持上网电量全额收购、缓收未收到补贴电价部分的所得税。同时,建议尽快恢复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发放优先级、企业所得税按实际补贴到账金额结算缴纳、已投运项目尽快列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目录等。”

  发展生物质能事关环境、能源和粮食安全

  “发展生物质能事关我国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李寅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说,随着当前这个“小产业”的规模不断发展,未来“巨人”将有力促进县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县域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新业态,将大力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碳中和目标尽早实现。

  据李寅介绍,从“十三五”治理雾霾、防治大气污染经验来看,最难的环节是散煤替代。中国每年7.5亿吨散煤消费量中,约2亿多吨集中在县域和农村地区。从现有各类替代散煤(生活和冬季取暖)手段的经济性来看,生物质能供暖成本是最接近燃煤的,在生物质富集地区,生物质能取暖成本甚至低于用煤成本。供热是关系民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县域、农村供暖一直是难题,县域、农村地区采用生物质能供暖可就地取材,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生活垃圾,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可以很好地解决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

  李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财政支持政策。支持生物质发电企业进行热电联产改造,对改造企业给予投资支持,将供热管网建设纳入中央预算投资。

  保障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的发电量补贴资金及时到位。给予生物质热电联产以及成型燃料生产和供热等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原料收集加工机械纳入国家农机具补贴范围。

  建议对生物质供热项目建设用地,按照社会公益事业划拨使用。通过取消公用事业附加费、免税等方式,降低清洁供暖成本。出台差别化奖补政策,对积极满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务重、改造成效明显、严格遵守环保标准等的地区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建议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将生物质供热等清洁供暖项目列为政策性低息贷款的重点支持项目,对于为实施生物质供热项目贷款的企业,适当延长相应项目贷款年限,下调贷款利息。支持生物质供热项目通过绿色债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清洁取暖项目的技术研发。

  李寅还特别提出建议优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供暖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鼓励已上市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支持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及由证券交易所备案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

  电池回收“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 建议支持电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支持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促进循环经济;进一步支持铅蓄电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完善铅蓄电池消费税征收或减免政策。”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他提交了4项议案和22项建议,内容涉及循环经济、制定《个人破产法》和《社会信用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

  锂电池回收“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

  作为天能动力(0819.HK)和天能股份(688819.SH)两家上市公司的掌舵人,从事电池行业多年的张天任,此次全国两会中提交的多项建议涉及循环经济。

  在张天任看来,新能源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有效寿命为4-6年,目前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锂电池已经进入了退役期。

  张天任援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超20万吨(约25GWh),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会呈现指数级增长,预计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约为78万吨(约116GWh)。

  而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再生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保障资源安全。国家也非常重视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利用,工信部此前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即业界俗称的“白名单”,截止目前,共有两个批次27家企业进入了“白名单”。

  但张天任调研发现,进入回收处置“白名单”的规范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收不到旧电池,工信部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1月25日,全国共有13145家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实际上,很多退役的废旧动力电池,并未完全进入规范回收网点,而是流向了非正规渠道,甚至是个人手中,“正规回收企业收不到电池”。

  第二是拿不到进项票。由于废旧电池掌握在个人手中,回收企业在收购时,无法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在出售给再生企业时,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致使回收企业税负过重。不规范的回收企业通过“无票交易”的方式,将电池出售给了小作坊、小炼厂,哄抬废电池价格,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正规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了“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的局面。

  第三则是赚不回成本钱。废旧动力电池中,三元锂电池的残值相对较高,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再生利用价值低。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再生企业处置这类电池后,所得到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时会低于处理费用,甚至连成本价都收不回来。

  为此,张天任建议,严格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门槛,支持“白名单”企业做大做强;针对规范回收企业缺少进项票的问题,建议给予税收抵扣,具体的税收抵扣办法为,在终端产品销售上给予8%的增值税抵扣,缓解合规企业因采购无票电池带来的处理成本压力;建议向合规的磷酸铁锂再生利用企业提供政策补贴,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处理“成本倒挂”的问题,可按1500元/吨至2000元/吨的标准给予回收处置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提高处置企业处理磷酸铁锂电池的积极性。

  支持铅蓄电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对于铅蓄电池而言,铅蓄电池中70%的成分是铅,具有极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我国的回收再利用率已达到90%以上。但是,锂动力电池领域在回收和再生利用环节出现的问题,在铅蓄电池领域同样存在。

  张天任表示,铅蓄电池领域有着回收环节票货分离、再生环节成本倒挂、税收优惠标准不一等问题。

  比如说,回收企业主要从电池售卖维修网点或个人手中收集废旧电池,业务过程中不可能获得增值税发票,但是,在和再生企业进行交易时,需要按一般纳税人标准缴纳13%的增值税,由于缺少进项票进行抵扣,造成负担过重。有些回收企业“化整为零”,变成多个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有些回收企业变为个体经营,按0.5%-1.5%扣缴个人所得税;还有些回收企业以“无票销售”的方式,将电池出售给非正规企业或地下冶炼厂,不仅偷逃税收,更是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得正规企业“吃不饱”,产能闲置,地下炼厂屡禁不止,浪费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对此,张天任建议,回收环节统一缴税标准。考虑到回收环节的经营主体无法获得进项票的实际情况,建议回收企业的增值税缴税标准,按小规模纳税人3%的标准进行征收;对个体经营者销售再生资源予以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的核定征收率统一为0.5%,以体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同时,他建议再生环节提高税返比例,并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秩序。

  张天任在另一项建议中指出,铅蓄电池企业利润率较低,主营业务利润率多年来一直在2%-4%低位区间。建议完善消费税征收政策,顺应减税降负的大势,充分利用消费税税收法定时间窗口,不再将铅蓄电池列入征收范围,或优化调整现行的消费税征收政策,可将税率降低1到2个百分点,也可对符合条件的高性能密封免维护动力铅酸蓄电池与传统铅蓄电池区别征收;建议设立消费税减免政策,实施铅蓄电池消费税差异化征收,对投资社会化回收的生产企业实行减免政策;建议调整消费税分成比例,将消费税由中央税调整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征收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延伸。

  全国人大代表、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

  建议减轻产业税负 提升中国葡萄酒文化自信

  “在行业努力达成‘十四五’目标的过程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税收上给予公平的待遇,希望能借鉴葡萄酒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消费税的减免上出台相关政策,或者将葡萄酒行业税收政策按照农产品的标准执行。当然,在多方面的发力过程中,企业应当承担主体责任。”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张裕公司董事长周洪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张裕一直致力于聚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做大做强中国葡萄酒产业。今年两会上,董事长周洪江的建议也将继续聚焦减轻葡萄酒产业税收负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呼吁减税振兴葡萄酒产业

  近年呼吁为葡萄酒产业减负的声音不断。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周洪江也曾提出减免葡萄酒产品消费税的建议。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产葡萄酒产业进一步萎缩,业界对取消该税种的需求更加强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纳入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130家,其中亏损企业40家,百万以上利润的葡萄酒企业仅余张裕公司一家,整个葡萄酒行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行业持续低迷的原因不一而足。周洪江认为,疫情下聚餐场景大幅度减少,而国产葡萄酒距离进入家庭日常消费还有些距离,另外前几年进口葡萄酒的冲击,特别是进口葡萄酒良莠不齐的现象,给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此外,国内葡萄酒产业的税收负担影响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相较之下,进口葡萄酒由于关税的降低甚至归零,更具价格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也逐年提升,现已由2015年的32%上升至2020年的60%左右。

  据周洪江介绍,欧盟将葡萄酒列为农产品,享受农产品补贴及税收政策,而中国将葡萄酒按照工业品管理,因此在葡萄种植环节没有补贴及扶持,并依据工业品标准征收13%的增值税,再加上10%的消费税,企业综合税负较高。

  “葡萄酒产业的前端是葡萄的种植,而葡萄的种植不需要良田,往往肥沃的土地种植的葡萄不适合酿酒,更需要丘陵这样的贫瘠土地。最近几年,我国西部宁夏、新疆等地区的葡萄种植就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葡萄酒产业做好了,会拉动当地农民致富,甚至带动机械、包装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谈及为何提出减负建议,周洪江还补充道。

  练好内功危中求机

  “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我们对每个业务板块都明确了目标,会继续走在前列。其中,在中低端产品上,我们会继续研究推出适合中国人口感的适口性强的产品,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葡萄酒,如不再与酸、涩联系起来;对于中高端产品,如张裕解百纳和酒庄酒,将按照国际标准提高品质竞争力;在高端白兰地上,未来会继续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另外对于国外收购的酒庄,也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品牌引领。”周洪江表示。

  根据中国酒业“十四五”规划 ,预计2025年,葡萄酒行业产量达到7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

  就张裕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发挥好引领作用,周洪江认为,首先企业要练好内功,在产品品质上要有匠心精神,其次是关注消费者对葡萄酒产业的了解程度,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接受度。由于行业不太景气,国内葡萄酒企发声较少,应该加强对葡萄酒的宣传投入力度。

  “十四五”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让葡萄酒成为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周洪江认为,消费者应该对中国葡萄酒产品充满信心。以张裕为例,仅在2020年,张裕旗下产品在各类国际权威大赛中斩获的金奖数量就达30余项。

  在加强葡萄酒教育方面,张裕正在推动“中国葡萄酒国家馆”的建设,以进一步宣传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史,普及中国葡萄酒消费文化。公司还逐步完善提升“工业+旅游”项目,并且联动国内各地的酒庄、博物馆资源,通过沉浸式的葡萄酒文化、消费体验,为中国葡萄酒培育更多的用户及超级粉丝。另外,张裕先锋学院作为中国酒业协会的核心授权机构,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培训课程等等。

  疫情虽然加剧了葡萄酒产业的低迷,但危中有机。Wine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0年大多数葡萄酒生产国都转向购买国产葡萄酒,中国市场表现最为明显。在其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5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目前购买中国葡萄酒数量高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而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都是国货。上述调研结果也反映出,疫情正在改变国人的消费理念,国货崛起已成为新趋势,而文化自信带来的消费自信,对国产葡萄酒来说无疑也是积极的信号。

  周洪江也呼吁,“行业企业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练好内功的同时,大家也要积极发声,普及中国葡萄酒文化,培育消费者,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行业种植、酿造技术、品鉴知识等。从国际发展的态势来看,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化是大趋势,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崛起、国内循环为主的宏观环境等,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全行业应该达成共识,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