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防疫“六不准”,提醒基层别“懒政”
■ 社论 疫情防控一端连着公共健康安全、一端连着社会基本民生,容不得简单、粗暴的“懒政”做法,相关工作更不能过度。 疫情当前,春节返乡中的疫情防控问题,备受社会各方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1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再次表态,明确指出部分地方在执行返乡防疫政策时出现的“层层加码”甚至“一刀切”现象,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要求各地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提出不得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擅自加码等“六不准”。 从要求各地不能阻断人员出行、返乡,要给人民群众多些保障、多些便利,到直指“层层加码”和“一刀切”是“懒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短短几天内接连对过度防疫、粗暴防疫明确表态,是及时纠正目前一些已经走偏的基层防疫做法,也是结合以往经验,为“懒政式”防疫再敲警钟。 为尽可能降低春节期间的疫情扩散风险,国家制定了明确的返乡防疫政策,并倡议就地过年。但诚如此次发布会所重申的,具体政策的执行须依法依规,任何“懒政式”防疫做法和防疫理念,都与政策初衷不符。当然,这里强调的“懒政”,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偷懒”“不作为”现象。 疫情防控进行了一年多,其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基层防疫的艰辛和压力,国家和社会也有足够体认。但越是在压力之下,越要警惕个别地方的防疫滑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出于转嫁责任和压力,或图省事的目的,而进行的粗暴、过度防疫。其所对应的“乱作为”“滥作为”现象,本质上就是懒政。 像目前的政策只是倡议“就地过年”,并严格落实好返乡防疫要求,但有些地方则直接禁止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或是对返乡人员擅自搞隔离。如,据新华社报道,有群众反映,其从低风险地区返乡前咨询黑龙江鸡西市某社区防控政策,回应是不隔离,但返回后家门却被贴上封条,禁止外出。这就是当地对国家规定的居家监测加码为居家隔离,是不折不扣的“懒政”行为。 简单说,“懒政”的“正面”,不只是指积极作为,而更是指依法依规,把各项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专业,真正落实好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此次发布会就明确提出了“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对返乡人员实施集中和居家隔离措施;不对低风险地区跨省流动到城市的非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等“六不准”要求。背离于此的过度防疫、粗暴防疫,无疑就是“懒政”做法。 应该看到,能否杜绝防疫中的“懒政”现象,考验的不只是各地防疫政策执行的科学性,也是对于各地治理能力的测试。 如,近几年,“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渐成共识,不少地方也在通过具体的改革践行于此。但不能因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就把这样的常识丢在一边。国家明确要求,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部分地方若再搞“码上加码”,甚至干脆不认“码”,就不仅是“懒政”,也反映出其治理能力尚有欠缺。 当然,切实杜绝返乡政策执行中的基层“懒政”行为,在加强监督、问责的同时,或也应层层明晰防疫责任,并加速补齐基层防疫在人力物力上的短板,为其科学精准防疫、积极作为创造更好的条件。此外,就地过年仍是当前情况下最安全妥当的选择,鼓励更多人就地过年,也是为基层防疫减压。 疫情防控事关重大,其一头连着公共健康安全、一头连着社会基本民生,容不得简单、粗暴的“懒政”做法,相关工作更不能过度。只有依法依规地把各项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专业,真正落实好科学、精准的防疫原则,才能上遵规定、下顺民意,为这个特殊的春节交出一份合格的返乡防疫答卷。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