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的扶贫剧《山海情》火了,凭什么?丨思客数理话
一嘴沙子、一脸尘土、一口方言,最近一部看起来“土得掉渣”的电视剧展现了惊人的“吸粉力”,豆瓣评分从9.1分一路上涨至9.4分,成为202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作品。 这就是《山海情》。 ▲《山海情》热度走势图 片名中的“山”指的是宁夏,“海”指的是福建。电视剧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国家扶贫政策引导和福建对口帮扶下,贫困群众移民搬迁,历经艰辛、克服万难,把“干沙滩”建成“金沙滩”的故事。 ▲点击视频,看山海携手将“干沙滩”建成“金沙滩”。 这部扶贫主题剧成为“爆款”,不少观众变身“自来水”积极“安利”。“整天为扶贫操碎了心”“看完剧就想去扶贫”“有笑有泪,好看”,这部剧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微博网友评论截图。 为啥这么火? 《山海情》表达的核心是人,带着泥土气息的人物,接地气!马得福骑着自行车在黄土漫天的大地上穿行;十几岁的孩子们,狂奔着追赶呼啸而来的火车;年长的老农,趴在土地旁,视青色麦苗为生命之源,为干渠通水而欢呼……贫困的生活虽心酸无奈,但黄土地上的人们又是如斯坚韧。 ▲剧中人物关系图。图片来源:@电视剧山海情 正如导演孙墨龙总结的,“山也在变,海也在变,人也在变。”有网民感慨说,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没有陷入脸谱化、空洞化的窠臼。 小伙子黝黑的脸上带着点高原红,蹲在一起聊天的村民衣服上带着泥土,歪戴帽子、叼着树枝的村头老汉,以及年轻一代的麦苗、得宝等,每个人都不完美,但剧中说“没奔头那才叫真的苦”,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令人动容。 ▲《山海情》词云图。数据来源:新华睿思数据云图分析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大西北的宁夏和位于东南方的福建,方言天差地别,当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最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 剧中操着一口福建口音的援宁干部陈金山初次亮相就遭遇行李被盗,在派出所,陈金山和西海固民警的对话实力演绎了什么是“鸡同鸭讲”,光是“治沙”“自杀”就掰扯不清,用充满喜感的方式将这一困难表现出来。 方言的使用既活跃了剧情、增加了笑点,还让该剧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也更接地气。因此,有观众模仿剧中口音称追剧的自己是“金滩村精神葱民(村民在剧中方言的谐音)”。 既不过度悲情又不一味歌颂伟大,剧中的故事,揪心又暖心!《山海情》是一个朴素、踏实、有韧劲儿的故事。作为扶贫剧,该剧在对“贫困”这一现状的描摹上,既不遗余力又显得不过度悲情。 ▲马得福带领村民吊庄移民的路上遭遇沙尘暴。 镜头扫过家徒四壁的土坯房,躺在炕上的村民道出了三兄弟同穿一条裤子的现实窘境;地上跑来一只珍珠鸡,原来是被吃得只剩一只的“扶贫鸡”。种种情形,看似是村民不通事理,实则是贫困下的无奈。 ▲被吃得只剩一只的“扶贫鸡”。 具体扶贫过程中,则是关关难过。就以村子里的种菇事业为例,村民的不理解、资金不到位、技术有困难、种菇后滞销……因环境局限和思想观念造成的脱贫困难、产业扶贫遇到的种种难题一个接一个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追剧的观众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代入剧情,观众的心随着种菇事业的发展跌宕起伏。 ▲剧情赢得观众的共情共鸣。图片来源:微博 正如有网民所说的,“这电视剧最让我喜欢的是,它没有一味地歌颂伟大和成就,它把所有问题、艰苦、贫穷、愚昧、荒凉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也告诉你难,也告诉你路远,也告诉你有人一直不放弃,所有问题都是慢慢解决的,没有金手指,没有天降福星,就是有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事情做成的。” 电视剧的播出,让这座西北大地上的闽宁镇被更多人所熟知。数据显示,1月12日至1月20日,闽宁镇搜索指数环比上涨561%。 ▲1月12日至1月20日,闽宁镇搜索指数环比上涨561%。 正如剧中常出现“未来”一词一样,福建和宁夏的扶贫协作让“那未来真滴来咧!” 在这片“苦瘠甲天下”的土地上,扶贫干部和村民们拼搏奋斗,缚住贫困苍龙,让6万多名曾经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人们逐渐从风沙走石的荒凉之境走向寸土寸金的移民新城镇,让未来变成为现实。 2020年11月16日,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在这一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背后,蕴藏着种种感动与温情、拼搏与力量。 ▲拼接图片:上图为20年前的宁夏西海固,下图为如今的西海固风景。 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从“锅里缺粮、缸里缺水、身上没钱”到多种产业百花齐放,朴实奋斗的当地百姓、基层扶贫干部、福建帮扶干部、专家以及各行各业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的人们,都是脱贫路中普通平凡却又了不起的主角,“闽宁模式”成为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 每一个具体人物的奋斗,共同构成了这个壮阔的时代。每一份不放弃的坚守,共同汇聚成这个时代最响亮的旋律。 这部剧大家看了吗? 联合出品:新华网(603888,股吧)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策划:刘娟 监制:李晓云 汤辉 编辑:黄洁心 舒克凡 设计:李权 视频:段立红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