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今年春节注定不一般,因为国家鼓励就地过年。为了引导更多人就地过年,让更多人就地过一个好年,各地政府和企业也是拼了:发红包,给补贴,发消费券,还有免费流量和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甚至还有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真金白银的诱惑下,很多人会选择留下。

为了引导“就地过年”,近来各地频频出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声声深情款款的“倡议”中,打工人、务工者,化身“新市民”,简直比亲人还亲。而除了情感攻势之外,新年红包、春节补助等,也成了“留人”的标配。俨然,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便都不是问题。“今年过节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下多赚四五千”,真真是话糙理不糙。防疫形势吃紧,大局利益为重。各个城市花式留人过年,也算是费尽心思、周到贴心了。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春节期间人群跨地域大规模流动,必会大大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基于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的考量,号召“在工作地过年”“减少出行”,是合情合理的。各个省市纷纷出台举措“留人过年”,这也是落实属地责任、凝聚抗疫合力的体现。都知道“要留人”,但具体“怎么留”,终究是个技术活。简单粗暴的“强留”“硬留”,必定不得人心。凭诚意留人、凭本事留人,才可留人又留心。

应该说,当下多方“合力留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首先是“政府留人”,其最核心的出发点就是疫情防控,当然也有其他考量;然后就是“企业留人”,现阶段订单积压的情况很普遍,为了生产不停摆、避免节后“用工荒”,不少工厂都不惜代价“留住工人”;除此之外,还有“市场留人”的效应存在。以往春节,人口大量回乡、出游,城市“商超零售”等多行业都会进入淡季。而今年情况特殊,市场敏锐发现了“转危为机”的可能性,让人留下来、让消费留下来。

“就地过年”,虽然也有一丝无可奈何的成分,但若是能精心准备、用心经营,那么这个年也完全可以过好、过精彩。留人过年,“经济杠杆”绝不是全部。更重要的,还是要全方位做好春节期间城市的物资供给、服务保障,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提供多元的文化娱乐。“就地过年”,并不是简单重复2020年初“宅家抗疫”的故事,而是要在防疫常态化的环境下,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满足公众对于“年”的想象与期许。

能让多少人自愿“留下来过年”?让人们留下来后“过个怎样的年”?这其实是对各个城市公共治理能力的一次突击考试。能不能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