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如是说。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阻力和变数,如何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展和安全”被多次提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会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三个要”: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等表述,就是从高处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高处着眼的同时,则是要从细节入手。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特别提到了种子安全问题。“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前所未有的。

  为什么这么强调种子,是因为种子问题是个“卡脖子”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但在许多方面我们仍然存在短板:受育种及栽培等因素影响,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少数蔬菜品种还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一些适宜设施栽培、加工专用的蔬菜品种仍需要进口。

  “种子”并不单纯在植物种植方面,还在于食用肉类方面。拿猪来说,当前我们食用的猪肉已经很少有“土猪”,也就是“黑猪”。自上世纪80年代起,原产于丹麦的长白猪、原产于英国的大约克夏猪,来自美国的杜洛克猪等品种陆续进入中国,迅速占领了中国的猪肉市场和养殖场。有数据表明,202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种猪数量达8800头,这些种猪是乘坐飞机而来,平均下来一头猪就要花费3万元人民币。这些种猪的迭代是很强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的“猪苗”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日前曾明确表示,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要达到这一目标,基础是创新。

  总之,在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无忧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种子安全问题,就是立足于高远并从小处入手,解决实际问题。像种子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要实现安全和发展的协调统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