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接种了疫苗后也要注意个人防护!

  来   源丨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今天(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力的科技手段,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传染病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疫苗接种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关。比如大家熟悉的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包括乙型肝炎,都是靠疫苗得到很好的控制。

  目前,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其中外防输入,我们不仅要防止感染的人引发的国内疫情,还要防止物流带来的病毒,也就是说既有防人还有防物的问题,最近几起散发性疫情就可能与进口冷链物流有关系。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都在下降,所以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挑战更大。

  曾益新指出,在此背景下,在总结前期紧急使用阶段的经验基础上,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哪些重点人群将接种新冠疫苗?

  曾益新指出,疫苗接种将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 曾益新指出。

  新冠疫苗去哪接种?

  价格怎么样?

  关于大家非常关注的疫苗怎么打,到哪儿去打?国家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说,目前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为群众接种疫苗提供便利服务的各项措施。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都是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一般所在的辖区都是涵盖的。

  “我们已经要求各地及时把辖区内的接种点、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及时公布地点、服务时间等。若接种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单位,也会考虑设立一些临时接种点,上门去服务,但接种条件一定要严格规范。”崔钢说。

  各地将按要求及时公布接种点和接种时间,大家可关注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的信息;

  也会根据接种需求考虑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

  接种条件将有严格规范;

  所有接种点都会提供接种新冠疫苗的凭证。

  提醒:接种疫苗要携带身份证,做好疫苗登记。

  曾益新也提到,尽管我们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种新冠疫苗以后,仍需要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好习惯,毕竟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疫苗说保护率达到百分之百的。而且特别是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即使打了疫苗,这些防护措施仍然不减,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对于没有接种的群众,崔钢指出,大家也不用担心,还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如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措施是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过程当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期实践当中,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价格怎么样?

  最终定价的依据是成本。这个疫苗的价格,还要随着生产规模和使用规模扩大而变化,随着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以后会形成相应的价格机制。

  新冠疫苗产能是否够?

  普通人什么时候接种?

  曾益新强调,这一阶段对这部分重点人群的接种,只是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分步走”第一步,后续随着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对于涉及数亿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相对感染以后危险性比较大的高危人群进行接种,后续的是普通人群接种,疫苗接种工作都会全面有序地铺开。

  毛俊锋指出,到目前为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进入临床试验三期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而且我国国药中生的两款灭活疫苗,还有科兴中维的灭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走得比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了三期临床试验中期需要的病例数,近期已经在滚动向国家药监局提供相关材料。“待数据揭盲以后,一定会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达到相应的标准,国家药监部门将会批准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到时疫苗就会更快地普及,更快地提高产量,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大规模生产的准备。”

  实际上,新冠疫苗是否有足够的量,让满足条件的人群接种,这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毛俊锋指出,生物制品从实验室的小规模制备,到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确实是很困难的一步。但今年3月份的时候,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就前瞻性地指出,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的有机衔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疫苗研发专班紧密合作,密切跟踪疫苗研发的进展,推动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全面地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规模化生产准备。” 毛俊锋介绍说,目前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生产调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保障工作专班,每周对这些重点企业的产能建设进度进行调度,同时还组织相关省市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排专人去对接企业。

  二是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各条技术路线的企业,同步推动产能建设。截至目前国药中生北京所、武汉所、北京科兴都已经完成了今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同时也通过了多部门联合组织的生物安全检查,应该说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目前能够满足现阶段重点人群的接种需求。待药监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批准上市之后,可以立即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当然,其他企业的产能建设也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三是保障疫苗生产供应链畅通。疫苗生产过程确实比较复杂,涉及很多环节,而且技术含量也很高,目前已经对新冠病毒疫苗的产业链、供应链也作了全面梳理,指导企业对这些生产物料的供应风险做好研判分析。同时,推动一些关键物料加快生产技术攻关,组织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我们还要求生产企业对一些关键的生产物料,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大市场采购和商业储备力度,要确保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供应链稳定。

  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如何鉴定、补偿?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介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通过接种疫苗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但是也有个别人在接种疫苗以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一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经过规范的接种以后,产生跟接种目的没有关系或者意外发生的一些损害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所有药品,包括疫苗,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红晕,或出现硬块。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二是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处于一些疾病在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在接种时,很巧合的,这些疾病也同时发病了。这种情况跟疫苗的接种没有关系,并且跟疫苗的质量也没有关系,它不属于不良反应,所以这是一种偶合反应。

  焦雅辉介绍说,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观察到的常见不良反应,中国疫苗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国外的不完全一样,我们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不良反应。

  据介绍,目前中国疫苗观察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焦雅辉表示,为了做好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对于医疗保障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并在全国采取了几个措施:

  一是要求这次的接种点,包括我们这些接种单位、临时接种点,同时要符合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符合接种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具备医疗救治条件。我们对于这些接种单位以及参与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都要进行技术培训,要培训合格以后,才能够上岗。确保这些人一方面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另外对于常见的不良反应,能够快速识别、快速处置。近期已经开展了对接种人员以及医疗保障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二个措施即是要求各地把接种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将地方上技术力量最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划分到若干个责任区,每个医院要负责责任区内若干个接种单位的医疗保障工作。这些医院要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也要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接种点提供驻点保障,一旦发生情况,能够及时处置。

  当发生还要继续处置的严重异常反应时,一方面要有120救护车快速转运,另外对口的上级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多学科的诊疗,尽最大努力来确保这些接种群众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焦雅辉也提醒各位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

  “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处理。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回家以后,即便出现了刚才我提到的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同时,也提醒各位接种者,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焦雅辉进一步介绍说。

  王华庆也补充介绍称,不良反应也是预防接种工作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疫苗不良反应如何去监测,如何去报告,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包括在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疑似不良反应监测方案、涉及到异常反应的鉴定办法当中都有相关规定。

  上述相关规定都明确包括医疗单位、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还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以及疫苗的生产企业,都是责任报告单位。在这些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也都是责任报告人。

  “关于疫苗接种后要报告哪些内容和什么样的疾病,接种多长时间可能出现的一些跟疫苗有关的情况,在我们的监测方案当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报告之后,如果需要调查的话,我们就会启动调查,因为在监测方案中有调查的标准,启动调查之后,也会对调查的情况作出一个判断,需要做诊断的,由我们设在疾控机构的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来做出诊断,需要鉴定的,由我们医学会来做出鉴定。” 王华庆介绍说。

  而异常反应监测是信息系统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建立了涉及到疫苗异常反应的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系统通过各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上来的数据,包括一些调查情况、一些诊断情况。“我们也会进行定期分析,如果出现一些重要事件的时候,我们会进行及时分析,来评估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王华庆指出。

  郑忠伟也指出,我国疫苗接种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的鉴定和补偿,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各地也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都制定了疫苗接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补偿的相关制度,而且在具体实践工作当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具有比较好的基础,能够妥善处理疫苗接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补偿问题。

  我国已累计接种超百万剂次

  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发布会介绍,我国6月份批准了新冠疫苗紧急使用,7月份开始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接种。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接种了100多万剂次疫苗,经过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约6万人因工作原因赴境外高风险地区,至今没有收到严重感染的报告。

  同期,用于紧急使用的疫苗在境外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至今已累计超过7.5万人次、约15万剂次的接种,相关研究没有发现疫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正因为有此基础,我们才确定在重点人群中进一步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

  新冠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效果?

  近日,英国南非等国家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这些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备受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处在正常范围内,没有看到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王华庆指出,病毒作为一个非常简单的生物,变异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这种变异不会影响到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会影响到疾病的传染性,也不会影响到疫苗对这个病毒的免疫效果。

  “作为新冠病毒来说,它作为一个RNA病毒,它的变异可能要比DNA病毒稍快一些。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相关机构、疫苗研究企业等对它的变异都在一直关注,也在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病毒的变异变化其实还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类,没有看到它对疫苗效果的影响,对于病毒变异后续情况也都会持续关注中。”王华庆介绍说。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强调,由于新冠病毒出现还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一些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曾益新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一些疫苗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很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也一直在进行随访。数据显示,这些志愿者的抗体依然存在。此外,很多医疗机构也对康复出院的新冠病人随访。深圳市传染病医院对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随访数据显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个月后还存在抗体。“这些数据都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没有太多疑问,但能不能保证5年、10年,甚至终身还不能下结论。”

  新冠疫苗是否需要像流感一样一年接种一次?之所以流感疫苗每年打一次,曾益新解释说,不是流感疫苗保护期不到一年,而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特别快,明年流行的亚型可能就跟今年不一样,所以要随时调整疫苗。所以,新冠疫苗应该说不存在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种一次,比较乐观的估计,可能性不大。

  本期编辑 刘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